放大圖片
■隨着跨境學童數目不斷攀升,衍生各種社會問題,港深政府必須合作,才能推出有效措施,解決有關問題。資料圖片
跨境學童系列二之二
通識路路通 就處理跨境學童所衍生的問題,香港及深圳兩地社會輿論一直都有積極討論。其中香港政府亦曾推出增加跨境直通巴配額、過境口岸簡化手續等措施,希望處理問題。今年10月中旬,由香港智經研究中心主辦、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協辦的「港深教育合作研討會」上,兩地教育局宣布在深圳3所學校推出「港人子弟班」,此舉除可望吸引長居深圳的香港學童留在深圳讀書,減少因過早跨境上課而導致的問題外,亦為推動兩地教育合作的重要一步。有關措施效果如何?能否應付需要?都值得我們深思。 ■本報記者
措施一:增加直通校巴配額
要解決跨境學童面對的交通問題,不少人指出,增加「點到點」直通跨境校巴是一重要方向,那為學童,特別是年幼者提供不用轉車的交通接送服務,是較為理想的長遠做法。事實上,不少跨境學童家長都提及,子女需要轉乘多種交通工具返學,不但浪費時間及金錢,在安全方面亦是家長的一項重點關注。外界亦關注直通跨境校巴的服務及收費情況,認為政府應協助調低車費,紓緩家長經濟壓力。
香港教育局、運輸署等在去年落實提供20個直通校巴「特別配額」,預料此安排可令巴士營運商成本大減,從而調低跨境校巴收費。不過,在發出有關校巴配額後,因交通線路的設計問題,學生往返學校節省到的時間非如預期般多。同時當局強調,部分過境口岸如羅湖及落馬洲交匯處,分別因安全、車流管制及保育等問題,必須限制車輛出入,有關配額難以大幅增加。另外,有部分跨境學童就讀的學校,採用彈性上下課時間,讓學生分流上學以疏導擁擠的口岸交通。
想一想
1. 增加直通校巴配額是否能應付所需?甚麼人最需要直通校巴服務?是否應訂定優次制度?
2. 將直通校巴分流至限制較少的過境口岸是否可行?那牽涉甚麼因素?
措施二:簡化過境手續 增設專用通道
根據香港入境處的資料,截至07年12月31日,管制站在邊境口岸設置233條旅客e道。此舉減少跨境學童排隊的時間,減輕關口擁擠情況,亦降低學童在交通上可能承擔的風險。07年底,入境處亦開始試用5條專為方便跨境學童而設的e道,政府又正考慮於校巴內替學童辦理過關手續,毋須他們上落車,具體細節尚待商討。深圳方面,亦已於羅湖、福田、皇崗、沙頭角、深圳灣等各口岸為跨境學童設專用通道,讓其過關時更便利。
想一想
1. 如何可以進一步簡化跨境學童過關手續?類似「一地兩檢」的措施是否可行?
措施三:建立港深課程的銜接系統
上述提及於深圳學校設「港人子弟班」,正是其中一種銜接方法。事實上,不少跨境學童家長都基於子女學業發展的考量,認為若不及早讓其在港入學,未來課程及學位的銜接會出現困難。故若能有系統地、靈活地於不同學習階段作安排,讓居深港童較易銜接香港的學校,便可讓部分家長延遲送子女回港就學,減少年幼跨境學童的數目。
新聞參考:
《評核深就讀港生水平 港校倡設考試》
(文匯報,2008-07-03)
「就深圳的港人子弟小學或可參與香港升中派位,鄰近邊境的北區中學基本上都表示歡迎。但亦有校長指,對深圳小學及其學生水平並不熟悉,尤其是英文科方面,即使深圳小學採用香港課程,銜接及派位機制問題仍需要解決。他們建議有關小學可應考香港小學生的評核如『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等,讓中學收生時『有試可依』。」
報告全文可瀏覽
http://www.bauhinia.org/tchi_publications.htm)
《深學校開港班 銜接升中高考》
(文匯報,2009-10-13)
「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葉曾翠卿指,3所深圳民辦學校雖提供內地課程,但取錄了不少港人子弟,以往部分人在完成小六後,會於暑期回港報讀中一,但其時升中派位已完成,中一學位所剩不多,對其造成不便。她表示兩地教育局已完成部分討論,新安排下有關學校將另設港人子弟班,港生可留在深圳就讀香港課程,更有『雙軌升學選擇』,他們除可參加香港升中派位機制,在中一便『回歸』香港,亦可選擇留校完成香港中學課程,並於新高中三年級後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以有關成績報讀香港的大學。她指,目前深圳已有2所港人子弟學校將參加明年香港升中派位,但新模式將更加有彈性。」
想一想
1.「港人子弟班」及港深兩地教育制度銜接的框架已初步定出,但具體細節仍待兩地教育當局及教育界商討。除上文所言的學生水平外,還有哪些方向需要配合?當中可能出現甚麼問題?(提示:兩地的師資或教育文化是否存在差異?應如何解決?)
2. 你認為,香港與內地課程更有系統地銜接,有何其他好處?試從學生、老師及社會角度分析。
結語:
跨境學童現象是香港與內地交流頻繁下必然出現的結果,雖然當中衍生不少問題,但亦有不少人視之為機遇,啟發關於香港與內地特別是深圳的教育合作的思考。智經研究中心《港深教育合作研究報告》(2009年4月發表)便指出:「跨境學童課題是香港建構區域教育樞紐的一個重要契機。從教育長遠發展的視野看,『跨境學童』所引申勾勒出的全景圖,就是更迅速、更有效地促進港深教育合作。在這課題下作為思考的起點,以教育的長遠發展來看,香港必須進一步思考港深教育合作對整體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香港成為『輸出』及『輸入』人才的『教育樞紐』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