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茂 資深評論員
香港是否還需要重建居屋,爭論的由來涉及不同的出發點,歸根到底是市民置業問題。希望重建居屋的人主要根據是居屋帶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免除地價的居屋同一時期推出肯定比私人樓宇價格便宜百分之四十至五十。這令收入不高而又不夠條件申請公屋的市民有一個置業安居的機會。對多數人而言,購買居屋是為了解決自置居所問題,「炒賣」、「投資」因素不高。因為居屋要在二手市場出售,必須補地價,而且居屋「升值」潛力有限,故居屋二手市場始終不夠活躍。
反對重建居屋的人,以地產發展商意見最強,聲音最大,其中也有一些已經在私人市場置業的中小型樓宇的業主。發展商反對重建居屋,當然是因為「有礙」他們賣樓,尤其是在樓市轉淡下瀉之時。還有一條「理由」也令發展商「火滾」,這就是過去那些年,政府批給興建居屋的是一些「靚地皮」,而建築商這些年興建的居屋也越來越靚,各種設施應有盡有,直追私人屋苑,這更令私人發展商覺得自己受到「威脅」,私樓賣不出好價錢。
同時感到「威脅」的,還有購買了私屋的一些市民,高質素而又相對便宜的居屋也令他們手中的物業受到壓抑,價格難升。而這些私人樓宇的業主有不少是將購屋一方面視為居住,一方面為了投資保值、升值的。如果居屋建得太多,壓抑了他們的樓價,他們會感到極不公平。
可見,居屋是否重建以及重建選擇什麼地點,這對香港各階層會構成某種利益博弈,政府不易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