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溫家寶指出,中國的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科學技術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動力。中國科技一定能夠支撐和引領我們偉大的祖國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
科技是國家發展關鍵
溫總的講話,令海內外人士分外振奮,為什麼?因為中國高層站在了國家發展的高峰,真正抓住了國家持續發展最為關鍵的問題。可以告慰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的是,溫總強調要培養更多中國的世界級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物。應該承認,中國目前在許多科技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溫總指出,中國要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就不能總是跟蹤模仿別人,也不能坐等技術轉移,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成果。說得太對了!但願內地各個領域的領導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這才是中華民族復興之本。如果中國成為了科技強國,還愁崛起嗎?
溫總還具體指出重點發展的領域,例如,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等等,筆者在這裡特別要說,有科技才有國防,對中國研製成功「天河一號」,跨越了千萬億次量級電腦這個難以逾越的「瓶頸」,尤為欣喜。美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研製每秒運算速度千萬億次的超級電腦之目標,直到二○○七年才實現。截至今年六月,世界上僅有三台千萬億次級的電腦。如今中國擁有這樣的超級電腦——「天河一號」,只比美國晚兩年。
最為重要的是,這台電腦可以模擬核試驗。這意味着中國可以不通過真實的核彈試驗,而使到現有的核彈保持戰鬥力,同時又可以不斷提高和發展新的核彈技術。也就是說,在國際上普遍要求停止核試驗而中國也積極響應的今天,中國要保有核武技術不至於落伍,「天河一號」將發揮重要作用。
去年九月,中國第一台超百萬億次超級電腦「曙光5000A」研製成功,運算峰值速度為每秒二百三十萬億次。一年之後,「天河一號」提升到每秒一千二百零六萬億次。官方報道,從百萬億次提升到千萬億次是一個質的變化,不可能通過單純擴大規模來實現,而是需要體系結構上的改變。「天河一號」採用了全新的多陣列可配置協同並行的體系結構,從而實現了系統性能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體系結構,可以使中國電腦的能力再上一個台階,就是從現在的千萬億次,提升到萬萬億次。「天河一號」投入使用後,亦將推動中國科學研究的速度。
電腦技術競賽 也是核武競賽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報道說,布什政府向國會提出的「核政策審議報告」,是為日後恢復地下核子試驗埋下伏筆。布什的父親老布什總統在一九九二年決定,美國暫停地下核子試驗。一九九六年,聯合國通過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全面禁止在大氣層、太空或地下進行核爆試驗。美國停止核試後,一直利用電腦模擬來確定其核武器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不過,美國科學家曾透露,電腦模擬始終不如地下核子試驗準確有效。美國國防部有計劃把過去二十年設計的核彈頭翻新,使其性能再保持二十年;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必須通過試爆來維持彈頭的可靠性。所以,尤其是核彈頭儲存量愈來愈少的時候,恢復核子試驗的設想不應停止。
不過,後來美國核武器實驗室的模擬技術又有所提高,過去只能進行平面模擬核試,不夠精準,現在可以進行電腦立體類比測試。國際軍事界認為,電腦模擬核試驗技術,已使到聯合國《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成為一紙空文。
法國早前宣佈將用超級電腦類比核試驗,有趣的是,法國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正好是千萬億次。現在中國可謂緊追西方核大國的步伐。可見,電腦技術的和平競賽,實際上也是大殺傷力的核武的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