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書已勾出了王韜的自畫像。 (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夜讀王韜的《弢園老民自傳》,中有云:「老民邇來潦倒頹唐,百事俱廢,去冬咯血至今未愈,日在藥爐火邊作生活,深懼一旦溘然,平生著述,必為人拉雜摧燒。因先將詩錄八卷檢付手民,其餘藏於行篋尚多,不足供糊窗覆瓿。因病得閒,聊自自理……」
下文即錄所著各書。由此可見,王韜頗「敝帚自珍」,也恐不能流世。他對自家所著,亦信心爆棚,《自傳》有自評《普法戰紀》者:「老民自知其必傳於後世無疑。」唯審閱他開出的目錄,尚缺《華胥實錄》。這部小書,「純記夢中與女士相遇之事,頗涉狎昵。女士見之,始則極微赫,繼而淚,急而大慍。」可惜,這部「奇書」迄今未訪得。
王韜的艷跡,在《漫遊隨錄》、《扶桑遊記》、《日記》中輒見,《遁窟讕言》亦自言「少嘗好狹邪遊,後並悔之,曾於詠蝶詩中見其志。中二聯云:『文章金粉終何用?身世飄零空自磋。萬里家山春已老,一生風月念多差。』其寄慨深矣。」既曰「悔之」,這部《華胥實錄》自然不入其著目。
王韜被譽為中國報業第一人、香港作家第一人、開政論文體第一人,才華可想而見,尤其是他的變法思想,對後來者如康梁等影響甚大;然名士風流,未經他刪除的艷史四見,如初抵香港,即四處觀察,《香海羈蹤》有云:
「上環高處為太平山,兩旁屋宇參差如雁翅,碧窗紅檻,畫棟珠簾,皆妓女之所居也。粉白黛綠充牣其中,惜皆六寸膚圓,雪光致致:至於弓彎纖小,百中僅一二。容色亦妍媸參半。其有所謂鹹水妹者,多在中環,類皆西人之外妻,或擁厚資列屋而居。佳者圓姿替月,媚眼流流,亦覺別饒風韻。」
期間,輒與友飲之花間。曾有人乞詩詠老妓,王才子即口占一首:「青鬢都非翠裡蔫,那堪買笑又尊前。已知時世妝難學,誰識風塵態可憐。晚恨桃花多命薄,空悲絮果幾時圓。潯陽商婦琵琶怨,一樣飄零失所天。」狎妓之餘,王韜亦「悲天憫人」。
香海可記甚多,獨獨費筆而寫艷妓鹹水妹,可見王韜之嗜。又如記扶桑之遊,擁一十五六歲的雛妓而眠,「不覺東方之既白」。其風流成性,毫不諱言筆之以書,為何捨《華胥實錄》?思之不解。
回頭說說這部《弢園老民自傳》,實則為孫邦華的編選,列為「中國學人自述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三月出版。內中所選文字,俱出自王韜的著作,如《弢園文錄外編》、《漫遊隨錄》、《弢園尺牘》、《遁窟讕言》、《蘅華館日記》等,編選者按王韜生平,以「少年時代」、「傭書滬上」、「崢嶸歲月」、「返居上海」、「風流至性」各章,勾出王韜的自畫像,資料詳盡,頗堪一讀。尤其是「風流至性」一章,以「至性」來形容王韜,亦可謂適切。而所謂「崢嶸歲月」,是述其避居香港那段時光,亦是恰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