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幻留形:培正的中文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28]     我要評論

陳智德

 母校培正中學創校於茲一百二十年,源於廣州,香港分校亦早於一九三三年創建。培正一向以數理聞名,自中一起以較高階數學訓練學生,但文科方面亦具較少人提及的優良傳統。李育中為張振金的《嶺南現代文學史》寫序言時提到,二十世紀初的廣州,「教會中學有培英、培正,女校有真光、美華,大學有嶺南和協和神道院,他們都是新文學良好培養基地,原因是他們的環境和學風,封建性少一些,西方學術與文學的條件較方便一些。」

 培正由浸信會創辦,學風較為現代,圖書館亦有不少新學藏書,五四時期一位著名的南方作家梁宗岱,少年時期即就讀於廣州培正中學,於圖書館接觸豐富的外國文學藏書,包括拜倫、雪萊等浪漫主義詩歌和波特萊爾、魏爾倫等象徵主義詩歌,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深遠影響,後來考入廣州嶺南大學,再加入五四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成為著名詩人。

 在我自己而言,培正也是我接觸文學的重要泉源,圖書館一整套台灣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讓我首次透過翻譯閱讀西方文學和思潮,另一方面,老師當中,好幾位資深中文老師都是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有些更是台大中文研究所畢業,他們常引導我們學習課文以外的文學知識,使我們一早就能超越教科書的限制。記得一位麥老師在中國文學課講論現代文學時,派發自編的講義,析論文學流派和作家之間的影響,程度比教科書高出幾倍。

 領受過這幾位老師的熏陶之後,我由「新潮文庫」再讀到更多五四新文學和台灣作家的作品,嚮往台灣的文學風氣,畢業後也選擇赴台升學,而由於秉賦培正的中文教育底子,我在台灣讀中文系時毫無障礙,甚至大一那年還覺其程度太淺。

相關新聞
百家廊:托斯卡納的氣息 (2009-11-28) (圖)
翠袖乾坤:孟德爾森的隔世情仇 (2009-11-28)
海闊天空:戒除上網癮 (2009-11-28)
琴台客聚:王韜的「敝帚自珍」 (2009-11-28) (圖)
生活語絲:領導人塑像 (2009-11-28)
隨想國:也談慢食 (2009-11-28)
詩幻留形:培正的中文教育 (2009-11-28)
百家廊:老當益壯華夏之光 (2009-11-27) (圖)
翠袖乾坤:宴會中出現靚睡袍 (2009-11-27)
一網打盡:真有其事? (2009-11-27)
琴台客聚:寒冷裡暗笑的毛姆 (2009-11-27)
杜亦有道:重諾守時 (2009-11-27)
扶林晚風:每月成績報告表 (2009-11-27)
寫我遊情:伊朗學生讀詩風氣 (2009-11-27)
百家廊:泛出書時代 (2009-11-26) (圖)
翠袖乾坤:民事尾巴 (2009-11-26)
海闊天空:慈善基金也「牟利」 (2009-11-26)
琴台客聚:好漢落草 不忠不孝 (2009-11-26)
生活語絲:紅岩村憶舊 (2009-11-26)
師人物語:名校學生 (2009-11-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