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本書所承載的,既是歷史,也是思想史。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報刊是一個時代的歷史。古老的中國被西方的船堅炮利攻破,一些受西學熏染的知識分子,和一些在華的外國人,將報刊的觀念移植過來後,中國報業自此萌芽、生長,以至蓬勃發展,成為傳播思想、反映時局、促進現代化的利器。我們審閱這百餘年來的中國,來探尋當年的風雲際會,報刊就是最佳的史料。
王韜在香港辦的《循環日報》是第一份全由華人主宰的報紙,也是開創政論這體裁的首份報紙,要研究香港的報業史,要了解當年的社會景象,《循環日報》不可不研究。但專從報刊來探尋歷史的著作,直到目前為止,仍是鳳毛麟角。
內地在一陣清史熱、明史熱、三國熱之後,又來個民國熱,電影電視裡滿是民國的政事、人事、艷事,甚至蔣介石也突破框框,「打扮」出場了。民國時期「既是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時代,又是一個光怪陸離、醉生夢死的時代;同時還是一個兵荒馬亂、梟雄橫行的時代,更是一個英雄輩出、志士如雲的時代。」以上這一番話,出諸一本書:《雜誌民國:刊物裡的時代風雲》,作者周為筠,北京:金城出版社,二零零九年八月出版。在「一直對民國有茞@無掩飾的悠然神往」下,周為筠從新的視角來透視民國,於是就有了這部書。
周為筠撇開了報紙,挑選了《新青年》、《語絲》、《新月》、《生活》周刊、《獨立評論》、《觀察》周刊、《良友畫報》、《東方雜誌》來論評。這幾部雜誌,當然看不到大時代的變局,但可看出當年知識團體、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抱負;他們憂國憂民,以筆為槍,以筆報國,盼能喚醒昏睡的大眾。周為筠說:「這些雜誌實際上也擔負茈v家的職責,手裡握的筆就是史家之筆,不僅記錄當下,而且昭示後世。」於是,他下斷言:「這些雜誌何嘗不是一部部各具特色的近現代史。」不錯,「本書亦可謂既是新聞史又是思想文化史」,記錄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周為筠以《新青年》作為「起點」,是「遲暮中的新曙光」,分析《語絲》是「從吶喊到彷徨」;《新月》則是「升起的自由之魂」;《生活》周刊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獨立評論》是「書生論政筆墨報國」;《觀察》周刊是「自由主義的啼血悲歌」;《良友畫報》是「時代的冰激凌」;《東方雜誌》是「老壽星的雜貨店」;這些點評,確可看出這些雜誌的特質,和對中國民眾影響之巨。
這八本雜誌更囊括了當年的風雲人物,如陳獨秀、胡適、魯迅、周作人、劉半農、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羅隆基、鄒韜奮、傅斯年、儲安平等等,周為筠一一道來,更道出這些雜誌的興衰起落,在民國數不清的雜誌中,這八本確是一個亮麗的縮影。柯林伍德說:「一切的歷史都是思想史」。報紙和雜誌所承載的,既是「一切的歷史」,也是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