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民建聯示威,抗議電力公司在減價不足一年後又再加價,建議政府研究開放市場。 本報記者劉國權 攝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嚴敏慧)行政會議通過兩電周年電費檢討安排,擁有226萬用戶的中電明年1月1日起調高電費2.6%,港燈則凍結收費。這是新利潤管制協議推出後,首次周年電費調整。據悉,港府談判過程中力拒兩電提出的加幅,把兩電原來要求加價3%至5%的申請「發還」。有學者分析,新的利潤管制協議增加港府的議價能力,若以舊有的利潤管制協議計算,兩電可獲的加價幅度必定高於今次批出的水平,估計舊制下,單是中電已可獲加價4%。
7成中電住戶月增10元電費
環境局昨日聯同兩電公布周年電費檢討安排。中電明年上調每度電淨電費至91.5仙,增幅達2.3%。新收費下,有70%住宅用戶平均每月多付10元以下的電費;70%非住宅用戶每月多付40元以下。港燈凍結收費,維持每度電收費119.9仙。
中電企業發展總監陳紹雄表示,調高收費旨為來年安裝脫硫除氮裝置、鋪設西氣東輸設備,以及在啟德及觀塘區添置電力裝置,以基本電費計仍較2006年水平低,亦是過去10年來首次上調基本電費。中電署理常務董事藍凌志稱,每年用上50至60億元作電力裝置維修及更換等。
港燈集團董事總經理曹棨森表示,來年天然氣發電比例會從15%增至30%,但需訂購多30萬噸天然氣發電,以取代60萬噸煤,並指以同等熱量計,天然氣價錢是煤的3倍,運作成本亦增加兩倍。他稱,使用更多天然氣,會使本年中錄得8億元「燃料價條款帳」的負結餘,虧損更嚴重,但為協助經濟復甦,來年會凍結電費。
兩電原要求加價3%及5%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港府在審核有關申請時已做好把關工作,把兩電原有加幅申請縮減。他稱,港府去年與兩電簽署新協議後,兩電利潤在過去1年減少27%至35%。他又解釋,中電今次仍需加價,因為中電來年的投資高,包括逾50%投資用於地區基建、約30%用於環保減排設施,餘下則是營運。
據悉,港燈及中電原本分別要求加價3%及5%,以彌補分別錄得8億元及3億元負結餘的「燃料價條款帳」,但終被港府拒絕,改為分期收回燃料成本,以減低每次的加幅。
要求電力公司分期攤還紓壓
浸會大學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表示,兩電原先要求加幅遠超獲批的水平,反映在新利潤管制協議下,港府議價能力有所上升,並估計中電未必能達至最高的9.99%利潤水平,才獲港府「開恩」批准加價。他又稱,港燈燃料價條款帳高企,但政府考慮到港燈電費較中電貴,遂要求電力公司以分期攤還方式紓緩每次加價的壓力。
加電費對通脹構成壓力
中大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表示,港燈來年雖凍結收費,但隨環保相關投資增加,累積的加價壓力將在下次的周年電費檢討中浮現,屆時加幅最高可達5%至6%。不過,若今次電費調整以舊的利潤管制協議計算,兩電的加幅將會更高,以舊制計算中電的加幅可擴大至4%。他又預期,加電費對通脹構成一定壓力,最快會在加價後一季浮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