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知識還能改變命運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知識真能改變命運?  資料圖片

吳小彬

 直接的觀察和科學研究都表明,人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不如熊、豹子、駱駝,在嗅覺和反應靈敏度上,也不如狗、兔。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之所以能移山填海,改造世界,是憑自己的頭腦和思維,憑著智慧的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概言之,是知識改變了人的處境和命運。

 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宣示著人類的這種自信。

朋友的往事

 筆者有一好友,名叫周疆,早年在鄉間務農,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生活艱苦,他經常是連炒菜的油都吃不上的。可周自幼喜愛文學,日子再苦,農活再累,他也不忘看書寫詩。19歲那年,他第一次給報刊投稿,其充滿真實生活感受和鄉土氣息的文筆,很快博得一些編輯的青睞,他的名字於是時常出現在文學刊物上。有一次,縣文化館組織農民詩歌大賽,周有兩首詩被選上,比賽結束後,他被文化館留用了。在文化館工作,自然比鄉間務農輕鬆多了,周也頭一次在電燈下讀書、寫作,這更激勵他在文學創作上勤奮用功。不久,他寫的第一部中篇小說發表了,當年還引起不小的反響。

 幾年後,省裡一家報紙要辦文學副刊,報社總編指名要調周來當編輯,文化館開始還不願放人,後來禁不住上面再三來要,終於放周進了省城。省城當然為周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他的詩歌和小說作品屢屢問世,有些還拿了獎。周不僅在報社主持副刊版面,即使在全省文學界,他也漸漸有了名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先是把自己轉成了城市戶口,隨後將老婆孩子一家人都帶進了省城,雖然過了幾年租房住的生活,但後來報社蓋了宿舍樓,周分到很大的一套房子。他的兒子是在省城接受中學教育的,日後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學。

時代的演變

 我們看到,周疆是用一支筆,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周其實是現在40、50歲的人們通過努力改善自身境遇的一個代表,像他這樣的經歷和奮鬥過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並不罕見。他們出身貧寒,沒有可以依憑的社會資源和背景,他們靠的是自身的刻苦、勤勉和才華。在這些人中間,最幸運的是那些考上大學的人。當年,一個人無論家境如何貧弱,家鄉是多麼偏僻,只要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有了城市戶口,大學畢業後,國家統一分配,都是幹部待遇。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就這樣進入了政府機關工作。

 當時,「文革」結束不久,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缺乏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畢業生更是被眾多單位爭搶的「香餑餑」。不少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後,在單位很快得到提拔。一位城裡姑娘在大學喜歡並日後嫁給一個從鄉村來的窮小子,其時為平常事。

 只是在又過了一些年,特別是國家不再對大學畢業生實行統一分配後,人們才意識到剛剛過去的那個年代的珍貴。那是一個相對公平、正當的時代,那是一個看重個人才華和努力、人可以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心的時代。家庭出身當然也重要,確實也有些人依仗有權有勢的父輩分配到了更好的工作,但一個平民子弟當時也有路可走,也能用知識、才華和勤奮為自己打拚出一片空間,並在鄙視權貴子弟的同時擁有自我奮鬥的尊嚴和驕傲。

 誰能想到,這種看似平易、簡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快就成為明日黃花,很快就化為美好的記憶,很快就成了只能羨慕地望著、卻遙不可及的理想。

 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將前後兩個時代判然有別,這便是始於1998年的大學擴招。大學擴招,終結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模式」,這當然讓更多的孩子接受了大學教育,甚至出現了只要願意花錢就能進大學讀書的情景。大學擴招廣泛地普及知識的同時,也將知識的尊貴和稀缺性化為烏有。「物以稀為貴」嘛,當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時候,其身價肯定下降。特別是近年來,每年都有五、六百萬的大學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偏偏又遭遇金融危機,許多企業破產倒閉,招人用人的單位是那麼少,嗷嗷待哺的大學生是那麼多。在這種情勢下,家庭出身的重要性就突現出來了,所謂「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有權有勢家庭的孩子,不會為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擔憂的。在各地就業市場人山人海擠著投送個人簡歷的,在萬頭攢動中渴望獲得一個職位的,都是平民子弟,哪怕你的學習成績再好,哪怕你才華出眾、知識儲備豐厚,這些都不管用的。

 高天滾滾寒流急,風雪瀰漫知何往?多少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在失落中苦惱,在寂寞中守候。他們並不富裕的父母,已傾盡多年積蓄供其讀完大學,可「畢業即失業」,他們時運不濟,他們還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們在或熟悉或陌生的城市街頭徘徊、迷惘、焦慮,他們年輕的心,承受著怎樣的自責、重壓和煎熬啊!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女研究生楊元元在宿舍自殺身亡,此前一天,她對母親說:「都說知識能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聽聽這位弱女子最後的呼聲吧,這是一個被生活逼到死角的年輕生命,用盡全力代表和她有相同遭遇的人向時代發出的泣血質疑!

社會流動之重要

 知識今天還能改變命運嗎?還能改善普通人的境遇嗎?這的確是嚴重的問題。

 謂其嚴重,是因為這牽涉到社會流動的是否通暢,而這又將關乎公平與正義。一個正常、合理的社會,上、中、下各階層之間是流動的,上等階層的人如果整日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就會淪落,而下層社會的人只要勤奮努力並有才華,就有機會獲得成功,並借此提升社會地位。本文前面講述的周疆的故事,就證明當時的社會流動較為順暢。這種社會流動的存在,會激勵有志有才之士奮發向上,會讓一個社會充滿活力,保持健康與開放性,也顯示著社會的公平、公正。

 而近年來,中國社會的演變及其趨勢,卻並不讓人愉快。大量事實證明,在今天,知識已經難以改變普通人的命運,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無論怎樣努力,怎樣奮鬥,都幾乎無法突破貧賤的桎梏;而上流社會的權貴們,卻能輕易保持優越地位,並可以代代相傳。一項調查數據就顯示,在目前的公務員隊伍中,父母是「進城務工人員」的比例最小,僅佔2.8%,而父母是官員的比例最高,達到33.3%。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說明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發生了質變,說明社會流動受阻,說明社會缺乏公平與公正。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證明知識已經大幅貶值。貶值的知識,自然缺乏吸引力,所以,現在除了在校學生,願意讀書的人愈來愈少。實用主義、機巧油滑、得過且過、浮淺庸碌,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一般情形。長此以往,社會和諧、國家進步、民族復興,恐將被遲滯。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其實質是社會上層精英對下層民眾的壓迫,是權力對無權者的損害、侮辱和剝奪。近年來權力更屢屢表現出對知識的倨傲、欺凌與不屑,這些人的得意和自滿,不過透露著他們的狹隘、顢頇與無恥。

 知識何時才能改變普通人的命運?筆者也不好預測,這需要社會對公平的關注和每位有志有識者的爭取。

相關新聞
百家廊:知識還能改變命運嗎? (2010-01-08) (圖)
翠袖乾坤:張愛玲 太誇「張」了 (2010-01-08)
一網打盡:服務由心出發 (2010-01-08)
杜亦有道:圍城有憾(一) (2010-01-08)
扶林晚風:天人互益 (2010-01-08)
寫我遊情:波斯波利斯的榮辱 (2010-01-08)
琴台客聚:Carousel的始與終 (2010-01-08)
百家廊:海峽變通衢 (2010-01-07) (圖)
翠袖乾坤:追 究 (2010-01-07)
海闊天空:航空安全各安天命 (2010-01-07)
琴台客聚:強出頭錯過宿頭 (2010-01-07)
生活語絲:保健品流行 (2010-01-07)
師人物語:因果倒置 (2010-01-07)
獨家風景:只把握現在 (2010-01-07)
百家廊•和:日本文化的核心價值 (2010-01-06) (圖)
翠袖乾坤:《阿凡達》為何能熱爆全球? (2010-01-06)
娛視觀:作家似懂非懂政治 (2010-01-06)
琴台客聚:戴天與戴天的詩 (2010-01-06)
杜亦有道:亡命「鋤船」 (2010-01-06)
思旋天地:辦年貨 (2010-01-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