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家訓作用有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壁刻家訓使人們感受到儒家傳統人文思想的教益。

 ■文:李恩柱

 家長有錢而且有文化之後,常常把教育後代的話語寫下來,這就是家訓。這不但比單純的口頭教育來得正式,生命力也長久,比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幾千年了人們還在讀,而且不局限於姓顏的人。

 一些人以為《顏氏家訓》開了後世「家訓」的先河,這麼說似乎欠準確。前幾年,徐少錦、陳文斌兩位先生作過一部《中國家訓史》,他們認為,先秦時家訓就產生了,開中國傳統家訓先河的是周公。周武王繼位時,他的兒子成王姬誦尚在年幼。小孩子當然聽不懂那些深奧的「為君之道」,武王就把自己要說的話以格言的形式銘刻於座位的前左、右端與後左、右端,以及几、鏡、盤、楹、杖、帶、墉、弓、矛等器物之上,以使孩子長大後接受訓誡。比如「與其溺于人,甯溺于淵。溺于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隨天時,地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天時。」武王的這些銘文,主要精神就是要子孫以殷商的衰敗為鑒戒,做到依道而行;敬謹謙恭;忍忿制欲;瞻前顧後;伸屈興廢,修身省過;慎言語,免招辱;毋殘害,杜禍患,從而永保周室。然而,那時的「家訓」畢竟處於幼芽萌土時期,多是有其實而無其名。到了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中國仕宦家訓才算真正的成熟了。

 在歷史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頗有盛名,許多人視其為「古今家訓之祖」。這部書的風格「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廣泛,不僅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而且講如何為學,反對高論空談,不務實際的風氣。《顏氏家訓》成書以後,受到各界推崇,廣為流布。主要原因是書中內容適應了傳統教育思想。思不出其位,而又內容充實,這樣政治正確的文章從統治者到平民百姓都不會拋棄。

 當然,也有我們陌生的家訓,不過那是外國人寫的。波斯人昂蘇爾.瑪阿里有《卡布斯教誨錄》,雖沒用「家訓」字樣,其實也是教育子女的家訓。外國人的「家訓」中,具有中國家訓沒有的特點。比如卡布斯不僅囑咐孩子怎樣置辦家產,怎樣娶妻,怎樣沐浴,甚至怎樣進行房事都講到了;不僅教育孩子怎樣做宰相,做統帥,甚至怎樣做國王都沒有忽略。教育孩子怎樣去當國王,告訴孩子怎樣過性生活,這在中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皇帝是某一人的,別人怎麼可以懷抱野心覬覦皇位?不滅十族也要誅滅九族。不過,「家訓」中體現的政治觀念,是全社會政治觀念的反映,作者敢於那樣說,總有那樣說的基礎,不可一概而論。

 記得2000年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徐其耀因貪污受賄2千餘萬元,被當地檢察機關批捕後,偵查人員發現其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信中有對孩子的幾條訓誡,我看也是一種家訓:第一、不要追求真理,不要探詢事物的本來面目。上級領導提倡的就是正確的。第二、不但要學會說假話,更要善於說假話。要把說假話當成一個習慣,不,當成事業,說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職業,只不過做官出賣的是嘴。記住,做官以後你的嘴不僅僅屬於你自己的,說什麼要根據需要。第三、要有文憑,但不要真有知識,真有知識會害了你。有了知識你就會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是從政的大忌。別看現在的領導都是碩士博士,那都是假的。第四、做官的目的是什麼?是利益。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種利益。有人現在把這叫腐敗。你不但要明確的把攫取各種利益作為當官的目的,而且要作為唯一的目的。你的領導提拔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帶來利益;你的下屬服從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帶來利益;你周圍的同僚朋友關照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帶來利益。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別人的你必須給。記住,攫取利益這個目的一模糊,你就離失敗不遠了……第八、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確切地說,執行起來都是可以變通的。似乎扯遠了,打住。

 中國的家訓,多在「勤儉」一端著墨,如諸葛亮、司馬光。這自有道理。大方面講,封建專制的小農社會,國家大事與老百姓無真切關係,人們教育子孫時不會想起朝廷等等,充其量表達一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含義,社會真正要求的是「莫談國事」;小方面說,人性中的「惡」,在儉與奢上體現得最早,剛剛吃飽飯就會忘記飢腸轆轆的日子。不過,家訓終究是一種勸誡,遵守與否是後人的事情,到頭來祖宗的希望未必能實現。

 南宋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云:「宋高祖留葛燈籠、麻蠅拂于陰室,唐太宗留柞木梳、黑角篦于寢宮,以此示後,後世猶奢。」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天倫歌》:跨越太平洋的早期中國藝術歌曲 (2010-01-16) (圖)
文化觀察:家訓作用有限 (2010-01-16) (圖)
金融本身應該符合什麼邏輯? (2010-01-16) (圖)
文訊:「我在中國」(cochina)之六:盛世?危言! (2010-01-16)
歷史與空間:蝗蟲之祭 (2010-01-13) (圖)
人文世相:孤 獨 (2010-01-13) (圖)
亦有可聞:三言兩語話手杖 (2010-01-13)
開卷有益:步入而立之年的中歐關係 (2010-01-13) (圖)
豆棚閒話:上海話不要十三點 (2010-01-13)
歷史與空間:乾隆元年的三起滅門案 (2010-01-12) (圖)
古典瞬間:「忠佞轉化論」與「君源臣流論」 (2010-01-12)
豆棚閒話:北魏遷都後為何迅速衰亡 (2010-01-12) (圖)
開卷有益:中美南海「撞機事件」 (2010-01-12) (圖)
歷史與空間:「城市山林」──唐代長安的園林別業 (2010-01-09) (圖)
豆棚閒話:頭髮與政治態度 (2010-01-09)
文化觀察:哥本哈根給香港帶來的歷史機遇 (2010-01-09) (圖)
文化觀察:文化史上的小小個案 (2010-01-09) (圖)
歷史與空間:文化中國,王朝的中國 (2010-01-06) (圖)
亦有可聞:從「人肉包子店」說開去 (2010-01-06)
豆棚閒話:最完美的天才 (2010-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