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忠佞轉化論」與「君源臣流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2]     我要評論

■龔敏迪

 隋唐時期的名臣裴矩在隋朝就很有作為,不過他也曾經對隋煬帝大講奉承話,隋煬帝就誇他:「非奉國盡心,孰能若是。」所以司馬光說他是隋朝的佞臣。但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還說裴矩是「佞於隋而忠於唐」,他繼續分析說:「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按他的說法:臣子的忠和佞,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本是由君王的為人決定的。李世民曾經想知道如何來判定誰是佞臣,於是裴矩出主意說:「願陛下與群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李世民不以為然,他說:「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不過,李世民並非沒有用過這種設局的詐術,《唐語林》記載:李世民曾經讚美過一棵大樹,隨從的宇文士及便一個勁地「從而頌美之」。沒想到李世民突然變色道:「魏徵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宇文士及的回答也極妙,說是:「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常不能舉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貴為天子,亦何聊乎?」其結果是:李世民「意復解」,就沒事了。看來他還是喜歡有人拍拍自己馬屁的。這種事換到朱全忠手裡,結果就很慘了,宋人的《戒子通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朱全忠「嘗與僚佐及遊客坐於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木宜為車轂。』眾莫有應。有遊客數人起,應曰:『宜為車轂。』全忠勃然厲聲曰:『書生輩好順口玩人,皆此類也!車轂須用夾榆,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借用宋時永康老農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官中豈可打交道耶!」隨聲附和,不知不覺中連吃飯的傢伙也丟了,不免有點冤枉。

 不過,不少時候皇帝們似乎還是更喜歡佞臣一點,《唐新語》記載:安史之亂中唐玄宗李隆基在逃往成都的路上,與郎官裴士淹討論所用將相人品高下,唐玄宗說李林甫:「妒賢嫉能,亦無敵也!」於是裴士淹反問道:「既知如此,陛下何用之久也?」把李隆基給問住了,只好「默然不應」。李隆基不是不知道李林甫本來就是個佞臣,但和歷史上的殺功臣一樣,功臣、忠能之臣的存在,不僅減弱了自己的光焰。我想:他一定也知道:另換一些本來沒有資格得到好處的佞人來為自己服務,既省成本,自己也更能隨心所欲。

 只不過佞人們過分的貪婪和低素質,決定了他們常常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已。所以,雖然君臣的清濁和忠佞也是在相互作用的,但司馬光的「忠佞轉化論」,和李世民的「君源臣流論」,都沒有把佞臣的本質講清楚。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乾隆元年的三起滅門案 (2010-01-12) (圖)
古典瞬間:「忠佞轉化論」與「君源臣流論」 (2010-01-12)
豆棚閒話:北魏遷都後為何迅速衰亡 (2010-01-12) (圖)
開卷有益:中美南海「撞機事件」 (2010-01-12) (圖)
歷史與空間:「城市山林」──唐代長安的園林別業 (2010-01-09) (圖)
豆棚閒話:頭髮與政治態度 (2010-01-09)
文化觀察:哥本哈根給香港帶來的歷史機遇 (2010-01-09) (圖)
文化觀察:文化史上的小小個案 (2010-01-09) (圖)
歷史與空間:文化中國,王朝的中國 (2010-01-06) (圖)
亦有可聞:從「人肉包子店」說開去 (2010-01-06)
豆棚閒話:最完美的天才 (2010-01-06) (圖)
人文世相:胡適一語啟吳 (2010-01-06)
開卷有益:新任外長首次出訪 (2010-01-06) (圖)
歷史與空間:傷逝二○○九 (2010-01-05) (圖)
人文世相:聶紺弩的「我手寫我口」 (2010-01-05)
豆棚閒話:往事二三 (2010-01-05)
開卷有益:小泉訪華 參拜之後示好 (2010-01-05) (圖)
歷史與空間:新中環.舊中環.十月圍城 (2010-01-02) (圖)
文化觀察:媒體轉制:湯換了,藥還未必換 (2010-01-02) (圖)
「迷失」的季節 (2010-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