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野武在法國推廣日本藝術。
提及北野武,會想起《花火》、《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大逃殺》,會想起快速連貫的暴力畫面,背景卻總是一抹憂鬱的藍,襯托出人無力無助之生命底蘊……高度的藝術成就,都使我們忘卻了,北野武更是一個大學教授、劇場演員以及一個藝術家。
上周初北野武在法國獲頒當地藝術文化的最高榮譽「軍團司令勳章」(Commander),典禮在巴黎的卡地亞當代藝術中心舉行,負責頒獎的法國文化部長Frederic Mitterrand認為,「北野武的藝術成就不只於他在電影上的獨創性,他的其他作品已告訴了世人他在創作上的多面性。」
事實上,北野武早在1999年已曾獲頒發較次級的「騎士勳章」(Chevalier);在他之前如作家大江健三郎也在法國取得過同樣的榮譽。
今次北野武在法國取得最高「司令勳章」,卡地亞當代藝術中心更會從三月起展出他的作品─不單是電影,還包括了他的油畫與裝置藝術,如圖中所見「第一個免於吊刑的囚犯」及「恐龍絕種真相大發現」等,都展現了北野武在暴力美學以外另一種趣怪的藝術追求,也難怪他將展覽命名為「繪畫的孩子」(Gosse de peintre),寓意着他以孩童的目光觀看世界,「希望藉此能為大人、小孩都帶來歡樂。」
北野武對於日本藝術的發展一直有着深刻的思考;2008他拍攝了電影《阿基里斯與烏龜》,整齣影片想訴說的正正是日本(甚至亞洲)藝術在「追趕」西方藝術上的困境。
「阿基里斯與烏龜」是著名的希臘哲學悖論:阿基里斯是希臘傳說中的跑步健將,他一秒能跑十米,而烏龜一秒只能跑出一米,可是若二者比賽,阿基里斯只能無了期的將相差的距離縮短,卻永遠無法超前烏龜的位置。北野武借「阿基里斯與烏龜」的故事諷刺當代藝術的發展,因西方藝術的起點較亞洲為早,形成了亞洲人永遠無法追趕得上的困窘狀況,這也是他對日本藝術文化的觀照。
故此,這次能在世界的藝術中心獲得肯定,他除了希望能通過藝術將快樂帶給觀眾外,還期望能在歐洲大陸「展現出日本特有的藝術觀。」 ■文:尼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