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通俗之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這書對「通俗」一詞,闡釋得甚為仔細。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張贛生的《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卷首有「凡例」六則,其中有兩條說:

 「本書不涉及民初『鴛鴦蝴蝶派』之文言小說。」

 「本書不涉及模仿西方文體之新文藝小說,包括偵探小說。」

 有此囿限,徐枕亞、程小青等人的作品自是不在論列。「凡例」又云:

 「本書對重要引文,一律在正文中說明出處,其餘不一一詳注。」

 但有等「注」,卻顯「胡混」,如頁三十一:「譬如志希《今日中國之小說界》(發表於一九一九年一月)」,究竟發表於何處,張贛生沒說;又如頁三十五:「魯迅在《有無相通》(發表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同樣犯此病。其餘的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當非一部嚴謹的論文著作。不過,這確是一部資料甚為豐富的作品,作者還得「一些民國通俗小說作家或其親屬之熱情幫助」,得了不少珍貴資料,再而自行挖掘,「花費了約三十年的時間」,終成二十七萬六千言。

 這書的第一篇〈通俗小說辨〉,最為可讀。張贛生強調「『通俗』原是中國小說的根本屬性,是中國小說藝術生命之所在」,又說:「中國小說自其確立時起就與通俗拴在一起」,「正如吃飯必然用嘴,只須說吃飯就夠了,無須再說甚麼用嘴吃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那麼,何時才有「通俗小說」這詞呢?張贛生說,這全是「誤會」:「元末明初,羅貫中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羅氏標明『通俗』二字,原有特定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與正史之不同,「演義」是演說正史之義。「正史」本不通俗,「演義」之後文不甚深,通乎眾人。可見,羅貫中用上「通俗」這詞,是有其原因在焉。這正如《隋唐志傳通俗演義》、《東西漢通俗演義》、《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等等,至如《水滸傳》、《西遊記》等便不用「演義」二字。到了明末,馮夢龍編輯《三言》,「忽略了羅貫中『通俗』的針對性」,將唐傳奇與宋評話的文體,悉歸為「通俗小說」。自是,「通俗小說」一詞沿用至今。近世還把「通俗小說」與「純文學」小說對立起來,紛擾不已。

 其實,在五四時代,新文化大將如胡適和陳獨秀,都沒有反「通俗」,陳獨秀說:「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胡適更明碓的說:「文學的基本作用還是達意表情,故第一個條件是要把情或意,明白清楚的表出達出,使人懂得,使人容易懂,使人決不會誤解。」但其後西化漸興,現代主義的侵佔,「通俗小說」被貶,形成了所謂「雅俗對壘」的地步。

 張贛生說,既然「『通俗小說』一詞流傳漸廣,天長地久,約定俗成,我們也就不必強行正名了。」但我還是服膺倪匡將小說分為「好看」和「不好看」的二分法,這看似「粗略」,但確有其深層意義。「通俗小說」有精品有糟粕,「純文學」何嘗不是!我們何必分雅與俗!

相關新聞
百家廊:機關企業升級成風 (2010-05-08) (圖)
翠袖乾坤:五一探碉樓 (2010-05-08)
海闊天空:天天幾十萬人的市集 (2010-05-08)
琴台客聚:通俗之辨 (2010-05-08) (圖)
生活語絲:溫總紀念孫大光 (2010-05-08)
隨想國:箭 (2010-05-08)
詩幻留形:本土意識的反省 (2010-05-08)
百家廊:從「溫州炒房團」看中國樓市 (2010-05-07) (圖)
翠袖乾坤:他也是八十後 (2010-05-07)
一網打盡:眼見不為真 (2010-05-07)
琴台客聚:橋上散步的人 (2010-05-07)
杜亦有道:特區影帝 (2010-05-07)
扶林晚風:鄂圖曼建築 (2010-05-07)
寫我遊情:抽水煙 (2010-05-07) (圖)
百家廊:兒女們的「盛世綜合症」 (2010-05-06) (圖)
翠袖乾坤:補習天王 (2010-05-06)
海闊天空:上海世博開幕式 (2010-05-06) (圖)
琴台客聚:醉酒返營牢 (2010-05-06)
生活語絲:哈羅來港設校 (2010-05-06)
師人物語:飯盒.飯碗 (2010-05-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