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公社兩黨在「5.16」補選的低得票率,反映港人厭倦政爭內耗。圖為補選的街板廣告。
溫悅球 西貢區議會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自去年暑假始,社民連已花了近一年來宣傳「五區總辭」,這段日子,香港人是最大輸家,輿論焦點都被公社兩黨牽着走,耗盡我們商討民生實事的時間和精力,於民主進程亦無助益。補選結果清清楚楚表明了,香港人已厭倦你死我活的政黨惡鬥,追求一更大的政治和諧,捨對立,求協商,求共同點。公社兩黨的低得票率,反映了港人實在厭倦一次又一次的內耗,這才是補選所帶來的寶貴共識。
「5.16」過去,滋擾港人多時的政治鬧劇也正式落幕,港人的焦點可重新聚焦至迫切的民生議題上。補選結果,公社兩黨連同其青年組大專2012的總得票,不但遠低於反對派在歷屆立法會所得的平均九十五萬票,甚至連社民連主席陶君行於補選當日所提到的20%選票也達不到。
是次補選,共花了特區庫房一億六千萬元,除之以五十七萬九千張選票,即每張選票耗費了納稅人近三百元公帑!自社民連於去年暑假提出「五區總辭」的概念,至社民連和公民黨五名立法會議員於今年一月正式辭職,兩黨提出的所謂「公投」運動根本未曾得到主流民意支持,然公社兩黨一意孤行,除了漠視民意,強迫納稅人為其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付鈔,更侮辱了本港選舉制度的莊嚴,任意舞擺!
「公社」鬧劇大失民心
補選的低投票率進一步表明了,香港市民由始至終不認同公社兩黨的所作所為,更不願意參與是次鬧劇。是次補選的投票率只有17.1%,是回歸以來各次立法會、區議會選舉的最低紀錄,虧公社兩黨還敢理直氣壯稱有五十萬名選民支持他們,視唾棄他們的二百八十萬名選民為無物。心理學有一「半杯水理論」,即眼前只剩下半杯水,或幸好還有半杯水,公社兩黨對補選結果的解讀,將半杯水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借用半杯水理論來自我激勵是值得學習的表現,以此為自己解嘲,再反過來向政府施壓,則未免有點厚顏無恥。他們只看到向他們投票的五十萬名選民,究竟置不投票予他們的二百八十萬選民於何地?
更反智的是,公社兩黨以零三年「7.1」大遊行為參照,稱是次補選為零三年以來最多人參與的民主運動,故可稱得上是成功。歪理連篇!首先,置遊行人數和投票人數於同一地平線上作比較,本就不恰當;其次,按公社兩黨的邏輯,零四至零八年的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不是民主運動,又是什麼?
公社兩黨認為,補選投票率低的最大原因在於建制派不參與和特區政府打壓。然而,零三年的「7.1」大遊行,和每年的維園集會,政府又何曾鼓吹過?公社兩黨是否誇大了政府的力量?再說,建制派一早表明了不參加是次補選,公社五子仍一意孤行辭職,現在又反過來推諉於建制派,豈非荒謬?他們又如何解釋自己連反對派歷來平均所得的九十五萬票也抓不住?兩黨連日來不斷為低投票率尋找藉口,說來說去,就是抓不着關鍵的一點,即兩黨所為不得民心。這幾天,香港市民清清楚楚看見了,公社兩黨無非為裝聾扮啞,推諉己過之輩,何來政治家風範可言,又何以承擔香港的民主大業!
厭倦政黨惡鬥 協商推動政制
坦白說,自去年暑假始,社民連已花了近一年來宣傳「五區總辭」,還可以怎樣?這段日子,香港人是最大輸家,輿論焦點都被公社兩黨牽着走,耗盡我們商討民生實事的時間和精力,於民主進程亦無助益。黃毓民一月份在香港電台的節目提到,若補選的投票率低至20-30%,即反映公投運動失敗,縱使他能重返議會,亦會辭職。白紙黑字,此刻,黃毓民又會承擔怎樣的政治責任?他可會今日的我推倒昨日的我?
實事求是地看,補選結果清清楚楚表明了,香港人已厭倦你死我活的政黨惡鬥,追求一更大的政治和諧,捨對立,求協商,求共同點。公社兩黨的低得票率,反映了港人實在厭倦一次又一次的內耗,這才是補選所帶來的寶貴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