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天氣如人生,變幻無常。五月天有雨,也有陽光。
五月初,我帶領着劇團上下十多人,到上海參與「京港滬三城青年戲劇導演作品世博展演季」。北京、香港及上海每地派出三個劇場導演,到上海搬演他們的作品。於是,我和我的劇團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在上海演出了得獎作品《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雖然這一次已經是第三次演出,可是卻是劇團第一次在內地作交流演出,我們不免有點緊張,每個問題都付出雙倍的力量去面對及解決。而第一個出現的,就是佈景的問題。
去年十二月我們才重演過,佈景及道具都在倉庫裡,那麼又有甚麼問題呢?答案是運輸。看過的觀眾都會記得,我們的戲以一個大鐵架作為佈景,而這鐵架要運到上海的話,不但要找一間可信賴的物流公司,而且手續繁多,而最致命的是費用非常昂貴。於是,我們最後決定交給上海的造景師傅製作佈景(價錢較便宜)。幸好我們有做後台的朋友在上海工作,可以幫我們「打點打點」,這亦令整個製作運作流暢起來,所以我可以專心在港排戲。
因為劇團有其他工作在身,所以大家排戲的時間只有二十四小時。
有首演時參與的演員歸隊,故有多段戲要再排,大家既興奮又緊張。有一晚,串排之後,大家一起將道具與戲服放入箱內,好讓它們早點運到上海。我們數數箱子,總共是八個。
二十四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是時候出發了。
五月八日,我和劇團的行政總監陳瑞如先到上海,除了先視察場地之外,還參加了五月十日主辦單位舉辦的「京港滬三城青年戲劇導演世博戲劇論壇」。但我們一抵達上海當晚,就立即趕往上海戲劇學院內的上海戲劇院,欣賞開幕作品、北京導演邵澤輝的《太陽.弒》。
《太陽.弒》是詩人海子的作品,是一齣詩劇《太陽-七部書》的其中一段。觀眾入場時,戲已經開始,全劇的氛圍與框架已經慢慢建立。全劇共二小時多,從中除觀賞到北京演員扎實的演技外,也能欣賞演員的獨白處理。導演運用簡約的方式呈現不同的場景,這也是我非常欣賞的地方。談到簡約方式及場景處理,跟着所看到的戲都在這個方面令我驚喜。兩齣戲都來自北京,他們是康赫的《洩密的心》及裴魁山的《一齣夢的戲劇》。《洩密的心》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艾倫坡的恐怖故事,全劇以形體動作為主,場景利用一些發光的裝置散落在觀眾席的不同位置,讓觀眾也成為戲中故事的兇案目擊者及同謀。《一齣夢的戲劇》是瑞典著名劇作家斯特林堡的曠世奇作,裴魁山導演帶領演員們用幾張椅子,砌出不同的場景及道具,很明顯地看到演出團隊的精心設計,也感受到演員們的能量、情感與專注力。
看了幾齣別人的戲後,自己的戲要開工了,因為兩晚的演出即將來臨。
入台時間緊迫,大家也忙得不亦樂乎。字幕組尤其頭痛,因為繁體與簡體的電腦系統問題,花了很長的時間處理,感謝上天最後有貴人相助解決問題。至於本來最苦惱的佈景問題也沒有了,因為上海的造景師傅工藝細緻,整個佈景跟原裝的差不多一模一樣!當台前幕後都準備好,我們最緊張的,就是上海觀眾的反應。他們要看字幕啊!他們會不會覺得麻煩而不來看,或者中途離場呢?
結果,《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第一晚的觀眾大約有八成,第二晚全院滿座再加站位。全團成員感到非常鼓舞,雖然第一晚大家都有點緊張,但所有成員都憑着衝勁,一起衝!衝!衝!相信就是憑着這股氣勢,吸引了更多人在第二晚前來觀賞!而每一晚,都有觀眾留下來與我對話。記得在第一晚,與上海戲劇學院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的鄧菡彬博士討論此劇的風格,鄧博士很喜歡這個演出,他覺得這齣戲與他看過的香港話劇很不同,演員的演出很有布萊希特的美學風格。他還問我在創作時有否看過戴力.詹文的《維根斯坦傳》,我答他是有的,但戴力.詹文的電影我最喜歡的是《英倫末路》呢!第二晚有很多上海戲劇學院的師生齊來觀賞,之後我也有與觀眾一起討論此劇的風格及香港的戲劇狀況等問題。
兩場演出很快就完成了。
演出完結後,大家一起將不要的東西扔掉,並小心地將道具與戲服放入箱內,好讓它們安全運回香港。我們數數箱子,總共是七個。 文/圖:陳恆輝(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