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醫豈止能輔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新編的《中西醫五臟比較研究》。

 由於歷史因素,香港多年來均沿用西方醫學,傳統中醫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在回歸後已有所改變。自1997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裡提到:「設立法定架構,以評核和監管中醫師的執業水平、承認中醫師的專業資格,以及規管中藥的使用、製造和銷售。一套完善的規管系統,會為中醫和中藥在香港醫療體系內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在1999年7月食物及衛生局向立法會提交《中醫藥條例草案》獲得通過,同年9月根據《中醫藥條例》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為實行及推廣中醫藥建立基礎,加上現時有3間大學推出中醫藥課程,吸引不少醫護人員、學者,以至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士修讀。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與九龍中醫院聯網老人及社康服務總監區結成對中西醫都深有研究,早前更在一個探討中西醫結合的講座裡分享研究的經歷。

 擁有30多年教學經驗的臨床醫師童瑤,早前花了5年時間,把搜集資料及研究心得重新整理,編輯成《中西醫五臟比較研究》一書,出發點就是嘗試找出中醫與西醫的區別——既還中醫的本來面貌,亦補充西醫的不足,正如她在書中序言所云:「通過比較,把握其異同,特別是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有助於揭示二者各自的特點、優勢和不足,進而取長補短,實現中西醫互補、中醫藥現代化,推進醫學及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

 童瑤說這本書只是在她25萬字的草稿裡抽出來的10萬字而已,在港出版這本書卻另有原因。「其實中西醫『同一性』多,不過這一觀點,在內地不一定贊同,畢竟內地希望保持中醫的特色。」《中西醫五臟比較研究》一書,以解剖形態學、生理學、病證學作比較,詳細分析中西醫差異。層層分析,井然有序。

 儘管中醫理論繁多抽象,看似不夠科學,但在古時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傳統中醫診症自有一套,童瑤說比如疾病的命名,若知道病因,就以此命名,否則便以症狀命名,她以「蠱脹」為例,即今天的肝硬化,但古時難以判斷,便以有微脹的症狀而命名。

 說到診症,自是要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如糖尿病就有多個不同特徵,可以觀察得出病人是否患上該病。「與飲食固然有關,也跟心理有關係,壓力大,胰島素也會上升;此外,糖尿病也與遺傳有關。」而在理解診症上,也與西醫不同,童瑤說以中醫的角度,人患病是外因觸發內因而起,而這裡所說的內因,就是與本身體質有關。她說之前女兒久咳,與室內開冷空調有關,她考慮到女兒的體質,便開了7天藥,以潤肺為主,不久便治癒。「不同體質的人,會有不同病的易感性。」

 中醫講求養生,但同時也著重治病,亦即為病人調理身體的不平衡,在中醫的角度,若然當中有所偏差,便會容易生病。「強調人的『正氣』,夠『正氣』,外邪(外因)便很難影響身體。」中醫就需要仔細辨症,然後作出相應的調理。正因如此,醫師也研究藥理,對中草藥的效用都要掌握。「所有具醫療效用的藥,其實都有副作用,因為一種藥具多種藥性,所以我們考慮選藥是很講究的。」童瑤認為中醫的發展方向,將更講求實證,配合臨床經驗,研究中醫藥的療效。

求診謹記全面溝通

 中醫的固本培元的理念,亦令不少西醫學習中醫之道,嘗試把中西醫結合,為病人治療。與童瑤同好此道的,還有曾在05年推出《當中醫遇上西醫—歷史與省思》一書的區結成醫生。在他工作的醫院裡,服務對象大都是長者,不少病人接受針灸治療抑鬱,都有很好的效果,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互補的佳效。

 身為西醫的區結成,對病人向中醫求診持開放態度,但他認為若然同時求助西醫及中醫,就必須讓診症醫生知道情況。「如糖尿病人看過西醫,然後再求助中醫,病人要讓兩名醫生都知道現時情況,不要隱瞞其中一方求診。」畢竟這會影響醫生開藥的處方和劑量,對病人也有直接影響。

 香港長時間是西醫主導,區結成認為中醫需時間發展,而發揮的功用不再只是輔助角色。童瑤亦表認同,認為中醫在香港有大眾需求。「以往未有地位,這幾年政府在醫療上有考慮,也多了政府規管。」她說現時有3間大學開辦中醫課程,作培訓人材之用。「公立醫院也有中醫部,還會與大學合作。研究方面,要著重臨床實證,研究當中的療效。」她估計需10年時間才能看到現時中醫教育的效果。

 但願在不久的將來,香港便有中醫醫院的出現,而不是再墮入昔日中藥港的迷霧當中。

相關新聞
中西醫相遇 傳統智慧加上現代視野 (2010-07-26) (圖)
中醫豈止能輔助 (2010-07-26) (圖)
香港須急起直追 (2010-07-26) (圖)
傳統藥博覽會(Traditional Medicine Expo 2010) (2010-07-26)
英國文化與你系列:「潮」講英語 (2010-07-26) (圖)
開卷有益 智慧充電 度厄解困 (2010-05-31) (圖)
慣捱艱苦 奮進前進 (2010-05-31) (圖)
習慣閱讀 增抗逆力 (2010-05-31) (圖)
外圓內方 理直氣和 (2010-05-31) (圖)
評估有道 古建築融入今日香港 (2010-05-24) (圖)
歷史建築 評估有道 (2010-05-24) (圖)
建築背後 深厚文化內涵 (2010-05-24) (圖)
實例研究—啟德龍津遺址 (2010-05-24) (圖)
保育方法 多不勝數 (2010-05-24) (圖)
本港古蹟「大起底」 (2010-05-24) (圖)
天鵝之旅 舞遍全球 (2010-05-24) (圖)
牛津大學校長承傳心法 (2010-05-17) (圖)
一流大學 人才放首位 (2010-05-17) (圖)
教研並重 縱向傳承知識 (2010-05-17) (圖)
後起之秀 承接中國熱 (2010-05-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