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實例研究—啟德龍津遺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委員會要為建築物確認等級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政府日後如何跟進及市民如何參與。」○八年,啟德發展區首次發現龍津石橋遺跡,有關部門隨即作詳細考古調查。去年,初審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證實,石橋具有最高級的歷史價值,建議原址進行保存。最近委員會和各政府部門亦開展了有關保育的研究方案。

 啟德發展計劃負責人鄧先生指,石橋遺址具有高度文物價值。「研究人員在遺址中,找到接官亭的基石、龍津石橋橋面、石橋末端和橋墩。此外,我們還找到有關的海堤部分以及前九龍城碼頭殘存的混凝土支柱。」歷史專家解釋,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當年清政府在九龍寨城內設有衙門,而興建這橋,是用作為迎接往來九龍城寨城衙門的官員,官員下船後,會經過石橋和接官亭前往寨城。

 「石橋於光緒元年竣工,長約二百米、寬二點六米。至十九世紀末,石橋便成為區內公眾交通樞紐。後來樂善堂又集資用木料把橋延長八十米。至一九一○年,木料部分被混凝土結構取代。」六年後,區內發展華人住宅區「啟德濱」,自此石橋接近陸地部分便被埋地下。至二戰日據時期,整條橋便被埋於機場填海區。

 鄧先生指,遺址佔地約三百公頃,所有工程將分期、分階段進行。「遺址見證百年來香港歷史,我們初步希望原址保留,復原它原有的運輸樞紐樣式,聯繫周邊現有歷史文化文物資源。」他指,遺址附近有宋皇臺、九龍寨城公園和一些廟宇,很適合作一個具整體布局的歷史發展項目,有系統地提高市民對本土歷史的認識。「澳門聖保祿教堂,以及廣洲北京路的宋代遺址,也有使用類似整體保育的概念。但就實體建築,它們便以玻璃頂篷保存和展覽。西安兵馬俑則以圍欄保護,讓遊人從高處觀賞。成都金沙遺址和雅典新衛城博物館,亦同樣以圍欄保護,但卻安排遊人從旁邊水平觀賞。」他表示,保育和復修遺址的方法有很多,但目前最重要是了解市民的需要和遺址的本質,希望多聆聽公眾的聲音。

相關新聞
評估有道 古建築融入今日香港 (2010-05-24) (圖)
歷史建築 評估有道 (2010-05-24) (圖)
建築背後 深厚文化內涵 (2010-05-24) (圖)
實例研究—啟德龍津遺址 (2010-05-24) (圖)
保育方法 多不勝數 (2010-05-24) (圖)
本港古蹟「大起底」 (2010-05-24) (圖)
天鵝之旅 舞遍全球 (2010-05-24) (圖)
牛津大學校長承傳心法 (2010-05-17) (圖)
一流大學 人才放首位 (2010-05-17) (圖)
教研並重 縱向傳承知識 (2010-05-17) (圖)
後起之秀 承接中國熱 (2010-05-17) (圖)
學術與職業發展並重 (2010-05-17) (圖)
牛津大學名人輩出 (2010-05-17) (圖)
上海.香港.雙城對話 (2010-05-10) (圖)
品牌動力 滬港同長 (2010-05-10) (圖)
兩城相遇 相爭相長 (2010-05-10) (圖)
小結: (2010-05-10)
英國嶄新教育理念《學生聲音》之實踐 (2010-05-10) (圖)
社區小史 認真探求 領悟世故人情 (2010-05-03) (圖)
社會窮困 讀書非必然事 (2010-05-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