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後起之秀 承接中國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科大校長陳繁昌

 科大校長陳繁昌表示,很榮幸能與牛津互相學習。「我們很同意賀慕敦提出的發展方略,這些方法實在值得其它院校學習。香港的大學雖然相對歷史較短,但亦有不少優勢。可能數百年後,也有機會追貼牛津。」過去,歐美大學一直是全球學者心儀的高等學府。但近年,亞洲的文化特質和經濟起飛,吸引了不少歐美學者和年輕人的注視。「全球化來臨,扭轉了傳統高等教育的結構和系統。隨着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香港的大學也能受惠。」

 交通和資訊發達,讓全球的學者和知識都不斷流動。歐美國家對亞洲有興趣,願意過來投身學習和生活,對科大這類「後起之秀」十分有利。「牛津有數百年歷史,而科大約只有廿年,這簡直是祖父和小孩的對比。但我們經歷這二十年的努力,也發現了我們很多獨特優勢。」陳繁昌表示,大學國際排名與牛津仍有距離,但個別學科也不比對方輸蝕。

 「我們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最近便取得全球第三佳績。未來,將吸引全球更多公司經驗豐富的管理階層來就讀。」他表示,香港本土大學要取得較高的國際排名,就好像要奪取足球世界杯一樣艱難。「我們雖然着重科學研究和教育,但商業學院卻不斷取得驕人成就。這正反映,大學發展多元化教研項目十分重要。

 「牛津的導修課十分出名,但香港本土大學的情況迥然不同,不能照搬。」陳繁昌指,本港大學必須認清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本港很少大學能提供資源推行『一對一』的導修課。我們根本負擔不起這些金錢和資源。但香港部分大學的運作模式,也可以走教研並重的發展道路。科大有很強的研究文化,這吸引了很多學者和學生來就讀。我們也有導修小組,雖然制度有點不同,但師生也能有不同程度的互動與交流。」

相關新聞
牛津大學校長承傳心法 (2010-05-17) (圖)
一流大學 人才放首位 (2010-05-17) (圖)
教研並重 縱向傳承知識 (2010-05-17) (圖)
後起之秀 承接中國熱 (2010-05-17) (圖)
學術與職業發展並重 (2010-05-17) (圖)
牛津大學名人輩出 (2010-05-17) (圖)
上海.香港.雙城對話 (2010-05-10) (圖)
品牌動力 滬港同長 (2010-05-10) (圖)
兩城相遇 相爭相長 (2010-05-10) (圖)
小結: (2010-05-10)
英國嶄新教育理念《學生聲音》之實踐 (2010-05-10) (圖)
社區小史 認真探求 領悟世故人情 (2010-05-03) (圖)
社會窮困 讀書非必然事 (2010-05-03) (圖)
認識社區 大小學生結伴 (2010-05-03) (圖)
跨界合作 提煉社區政策 (2010-05-03) (圖)
校園往事 薪火相傳 (2010-05-03) (圖)
小結: (2010-05-03)
及早計劃美滿人生 (2010-04-26) (圖)
生於北京 未來內地市務精英 (2010-04-26) (圖)
木球隊長 向企業領導邁進 (2010-04-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