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籍法官曾在楊園居住
保育歷史建築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讓市民建立閱讀文物背後文化內涵的能力。獲評為第三級的新界沙頭角下禾坑發達堂,便是一個可讓市民了解當年邊境人民生活風情的例子。研究報告指出,發達堂於一九三三年落成。由於沙頭角附近是禁區,一直較少人能隨便到達,所以建築物便保存得很好。建築物正門設計很特別,合共有五個入口,因為當年居住了五個客家家族。
委員呂烈丹解釋,發達堂設計十分獨特。「前樓有西洋色彩,頂部又設有鋼板等保安設備,可見其防衛功能很強,而且它位於邊境,能反映當年的治安情況。」古物古蹟辦事處指,發達堂目前仍有人居住,而且它有傳統中國的天井裝飾,也有一些仿西式的大騎樓設置,這對研究本港新界大家族生活方式很有價值。
本港歷史遺址不乏文化內涵,但有些卻不能再繼續其原有功能,經過轉變,也能表現其歷史意義。剛獲評為第三級的香港壽臣山深水灣徑中央彈藥庫,近年便被改裝成紅酒庫餐廳。古物古蹟辦事處指,目前遺址上的餐廳屬於一名南非商人所有。「遺址位於山邊,進入山洞後迂迴曲折,這有利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做酒庫也很合適。遺址位於南區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也不會影響附近地區。東主花了很多功夫,把它改建成一間餐館,幾年前更贏得教科文組織文物保育獎項。」但根據政府規定,為配合公平原則,有關遺址需要重新招標。
「政府主要考慮投標者的文物保育技術,財政營運能力的考慮只佔四成。」保育歷史文物,並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有關當局鼓勵更多私人或機構,努力參與歷史建築保育活動,讓更多市民能認識本港歷史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