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樑
自閩晉漁號事件後,一度沉寂的釣魚島爭議再起,激起了兩岸三地的愛國保釣運動。然而,就香港抗議行動所見,參與者多屬於上一代的保釣人士,新一代面孔寥寥無幾,一向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八十後」一代更是鮮見參與。相比起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情況,當前的保釣運動實屬波瀾不驚的「小眾活動」,這實在叫關心國史和國民教育的人士憂心忡忡。
毋庸置疑,當前不少年青一代對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一無所知,甚至對昔日日軍侵華的種種暴行一知半解,認識貧乏,以致反應比較「冷淡」,並沒有表現出對國家民族的承擔感和認同感。然而,我們不能責怪香港的新一代,因為有怎樣的教育就會衍生出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2000年前後,本港教育當局為求急於推行課程改革,在科目融合的口號下,容許學校取消獨立中史科,不但未能提升社會對國史學習的興趣和尊重,更強烈地傳達了中史科備受貶抑的負面訊息,致使大量中學紛紛取消初中中史科。於是,不少學校以「綜合科」的形式推動國史教育,而有關當局對這些校本課程又欠缺監管和指引,致使科目綜合的情況千差萬別,質素成疑。在「隨意」整合的情況下,中國歷史科首當其衝,課時被大幅壓縮,內容被隨意分割,課程編排支離破碎,大大影響中國歷史教育的推行,令新一代難以全面和有系統地認識國史。
根據教育局網上校管系統的2008-2009年資料,現時全港446間中學,只有317間於初中三年均有開設中史科,即大約71%;而56間中學(12.5%)只於其中一年或兩年有開設中史科,73間中學完全沒有開設獨立中史科。由於對中史沒有基礎的認知,新一代在新高中學制自然不會修讀中史科,形成高中中史班的數目和修讀人數出現急降,中國歷史科在教育局政策下已經淪為「閒科」。就教育局去年公佈的資料所見,新高中中史科修讀比率只有16.4%,也就是在78,509新高中中四學生中,只有一成半修讀中史科。至於具體數字的跌幅更是驚人,修讀中史的人數比去年會考中史科應考人數25000人左右大幅減少一半,只有12,867人。於是,全港八成半的學生對國家的歷史認知停留在中三階段。如果這些學生的學校初中不設中史科,他們對國史的認識更可能是一片空白。
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根本,是凝聚民族成員的重要元素,是一個民族賴以薪火相傳的基礎。學習國史實屬理所當然,教育當局不應以人為的政策,強行剝奪中學生全面認識祖國的權利。在「回歸祖國」和「一國兩制」的歷史使命下,加強中國歷史科教學,培養新一代對中國的認知和認同,不但是責無旁貸,更是刻不容緩。沒有國史教育做基礎,國民教育又怎會有效?長此以往,香港還能算是「回歸祖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