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初來乍到的外地客難免驚問,香港巴士(公車)何其多?主要通道上,個個站頭豎滿站牌,等閒十多條路線,港島區尤見擠迫,連紅、綠小巴計算在內,手指加腳指都數不完。
北京、上海和台北來客,慣見都會巴士長龍的人,也驚訝於香港的「巴士怪現象」。現象之怪有三,首先,「體形之大」,多數巴士是雙層巨無霸,體形之大,其他都會罕見;
其次,「數量之多」,一輛一輛接踵而來,擠滿行車道,繁忙時段,三條行車線上堆滿巴士長龍,蔚為奇觀!
第三,「車廂之空」,車輛又大又多,估計是乘客需求大?非也。除了上下班黃金時段,全日十座九空,一成人都沒有,車廂空空如也!
話說回來,香港巴士服務可算是「豪式」享受,車廂潔淨寬敞、空氣調節之外,路線詳盡,幾乎無處不在。外地客最難理解的是,某些路線一拆為幾,分ABCD,甚為混淆。
這又是香港特有現象。地少人多,多層大廈等於將村落轉向高空立體發展。同一條大道上,一個山頭、一個灣畔的小區,住上幾千人。一條路線巴士照顧全場,既嫌擠迫、又嫌車程長。於是,一條線分成AB,A照顧山頭、B照料灣畔,大部分路段重複,只是終點不同。
天下沒有不求賺錢的商人,羊毛出在羊身上,「豪式」巴士服務,自然是「豪式」收費,過海巴士一程最少十元過外,來回二十多元,已是最低工資一個小時的薪水。
現時的社會氣候,不容政府壓縮巴士營運成本與利潤,只好津貼基層交通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