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朱自清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所寫的散文《背影》,描寫父子之情,反映了中國人的親情倫理,可說是現代散文不朽的篇章。他寫《背影》時,我還未出世,可他的文字影響了幾代人。七十多年前我進初中時便讀過他的《背影》,後來又讀過多次,在寫這篇文章時又再溫習一遍,總覺得他的感情基調和自己有許多共鳴,慈父的背影,兒子的淚影,常常一如活現在眼前的畫圖。道德倫理,多年來經過若干政治運動的破壞,所剩無多。觀之當代社會的浮世繪,覺得今天能在《背影》中找到共鳴的人,也許不多了。
果然有些所謂教授學者,根本讀不懂像《背影》這樣淺白的語體文,更體會不到當年朱自清描寫《背影》的心路歷程。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丁啟陣居然在博文中大發謬論,說《背影》中的父親的行為「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火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的正常旅行」(見本報七月十日副刊「文化觀察」)。他根本沒有讀懂這篇流傳久長的著名散文,也對中國社會的現實一無所知。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鐵路交通並不發達,火車班次稀疏,行人和旅客橫過鐵路是稀鬆平常的事,就是今天,在小市鎮的火車站,還不是經常見有途人橫過的麼?
即使朱自清的父親越過鐵路不甚恰當,但也並不是《背影》一文的主旨,讀者要理解的是這種樸素的父子倫理之情。
上世紀二十年代正是中國社會農村破產、帝國主義入侵的經濟凋零的時代。朱自清的父親失業,卻要力撐兒子到北京唸書。在這種背景下,父親的愛子之情,溢於言表,才表現出這個動人的「背影」的畫面。這位丁教授卻認為父親的舐犢之情是「不夠瀟灑」,竟說「朱自清的文字,不過是一個身心皆不健康的小知識分子的無病呻吟,境界不高」。
這位沒有讀通《背影》的副教授,按照我們讀小學時被罰的規矩,應該罰抄一百遍《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