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統一文字.篆.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3]     我要評論

吳羊璧

 秦始皇時做的事,與我們現在每個人最直接有關係的,就是統一文字。我們現在用的字,是秦始皇那時統一文字的成果。

 我們現在用的文字,已經使用了二千年,很容易以為一開始就是用這樣的文字,其實有個過程。

 中國文字是從象形開始。例如一個「馬」字,就用線條畫出馬的大致形狀。圖形也不統一(不可能統一),我們現在於發現的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馬」字象形字。

 寫一個字就要畫一幅圖,這太不方便了。那時的趨勢就是漸漸使這些圖畫,省去一些小節,使這個字成為可以領會的符號,這就是一大進步了。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那些線條彎彎曲曲、大致象形的文字,各地有各地的寫法,各國有各國的寫法。當時這樣的文字,書法史上給予一個名稱為「大篆」。

 當時不同地方、不同國家寫的字,你看我的,我看你的,大概都要猜一猜。

 秦始皇既然統一天下,自然就要統一文字。也自然以秦國的為標準。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始皇二十六年,秦初並天下,書同文字。」這一年是公元前二二一年。

 負責完成這件工作的是李斯。

 李斯的工作不是完全的創造,是把各種不同的大篆體,刪去一些不必要的差異,存其一致的。可能以秦篆為基礎。他說:「今刪略繁者,取其合體,參為小篆」(蒙氏筆經)。

 小篆的結構平衡勻稱,李斯創造的是一筆始終均勻的線條,線條主要是弧形圓轉。可以說是擺脫了圖畫,進入符號化的一大步。

 李斯的小篆寫得很好。秦始皇到處立碑,自我肯定做了甚麼功德,例如琅邪刻詞:「皇帝之功,……器械一量,同書文字」,都是李斯寫的,現在秦山仍有李斯書碑的一塊殘石,只存十個字,可以看出李斯小篆的規範。在書法史上,李斯是小篆書家的代表人物。

 但是小篆仍然寫起來很費時間,所以也在秦代,已經再向前一步,發展了隸書。

 隸,秦代已脫離奴隸社會,隸是指隸役,較下層的公務員。他們天天要處理文字事務,要他們慢慢寫彎彎曲曲的小篆,很是為難。「以奏事繁多,篆字難成,乃用隸字,以為隸人佐書」(書斷)。據說完成這個工作的是王次仲。

 隸的特點是,不再用一筆到頭圓曲的線條,改為橫畫直畫,「次仲……更為隸法,簡略徑直,急速即可成章」(古今圖書集成)。也有一說,隸書是程邈所作(許慎的《說文敘》)。

 這時,寫一個字,不必再如畫一幅畫。只用橫筆、直筆,結構也簡單了,寫起來的確方便。如果講究一點,隸書的筆畫也有「蠶頭雁尾」的美化筆法,但是已不是文字本身的要素。其實,把隸書再解放一點來寫,就是楷書了。所以我們現在看隸書,大致都能看得懂。

 文字的統一,自然對於文化的繁榮有很大關係。此後的二千年,有了如此豐厚的文化,各種各樣的著作,表達和總結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思想,這都與「皇帝之功……同書文字」有關係。

 我們今天用楷書寫和讀,也都很緊密地銜接到那時的隸書和篆書。

相關新聞
張楚 回到葵花開到門口的午後 (圖)
楊天媧 修心練琴 (圖)
微語錄
歷史與空間:慈禧對光緒的訓斥 (圖)
古今講台:統一文字.篆.隸
豆棚閒話:說 友
亦有可聞:《廣陵散》與竹林七賢 (圖)
古典瞬間:「關聖帝君」的「忠」與「義」 (圖)
百家廊:驚覺世道變—《遊戲官場》讀後 (圖)
翠袖乾坤:王菲神話延續
天言知玄:童年陰影
琴台客聚:不知所云的香港館
杜亦有道:無錫要錢
隨想國:魚
路地觀察:朗天的離魂合體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