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隨想國: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3]     我要評論

興 國

 在一本對聯的書上,看到俞樾寫的一副,全文是「選勝到裡湖,過蘇堤第二橋,距花港不數武/維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樹兩三行」。

 聯名是「杭州西湖花港觀魚」,但是全聯都沒有一個魚字。論者指作者到西湖遊覽,選了這蘇堤第一橋和第二橋之間西面的綠洲上那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但聯上並不寫實際觀魚的情況,只描寫觀魚前的心情和景致,暗示出以其輕快的心情,觀魚便特別精彩了。

 寫魚而不著「魚」字,真是有特色得很。想起看過的一則古代寓言,說有人要別人給他寫下一個「魚」字之後,便說那不是魚,因為這個字頭上有角,肚子下面有四條腿,怎會是在水裡游的魚呢?倒像是在陸地上的動物。那個寫字的人便問他,那這是什麼字呢?他說既然有角又有腿,就得看寫的字大小如何而定,如果寫得大,那就是牛,如果寫得不大不小,那就是鹿,如果寫得小,那就是羊了。

 這是自作聰明嗎?這是自以為是嗎?我覺得值得思考。因為,文字代表的意義,如今都要透過學習才能了解。假如問一個看過魚而又未學過中文字的小孩「魚」字怎麼寫,這小孩很可能就回歸到甲骨文的時代,畫出一條魚的形狀來。

 我們去看那些古代的陶器,不是有些畫上魚的嗎?甲骨文的「魚」字,有頭有尾,兩邊還各有一條鰭,到了金文也差不多具備魚的形象,可是到了楷書時,就是現代書寫的「魚」字了。這個魚,就需要學習才知道了。

 所以,魚,是甲骨文好還是現代文字好?魚,俞樾到底有沒有去觀看呢?

相關新聞
張楚 回到葵花開到門口的午後 (圖)
楊天媧 修心練琴 (圖)
微語錄
歷史與空間:慈禧對光緒的訓斥 (圖)
古今講台:統一文字.篆.隸
豆棚閒話:說 友
亦有可聞:《廣陵散》與竹林七賢 (圖)
古典瞬間:「關聖帝君」的「忠」與「義」 (圖)
百家廊:驚覺世道變—《遊戲官場》讀後 (圖)
翠袖乾坤:王菲神話延續
天言知玄:童年陰影
琴台客聚:不知所云的香港館
杜亦有道:無錫要錢
隨想國:魚
路地觀察:朗天的離魂合體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