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9月22日晚,在「中秋戲曲晚會——中國豫劇名家專場演唱會」上,盧展工與豫劇名角相見歡。
——上任300天找到「支撐點」 中原經濟區爭列國家戰略
稱他是史上最牛招商員,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一張照片,就為河南某個縣城帶來了15億元、相當於該縣一年招商金額的投資項目,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一次「聯姻」,就讓河南掀起「信陽紅」茶風暴,而是因為他作為一方省府要員,在上任300餘天時間裡,就為「塌陷」的河南找到了「隆起」的支撐點,為河南在國家整個發展戰略中搶佔一席之地。他以敏銳的視角,找到了河南的「賣點」——建設中原經濟區,持續探索不以犧牲糧食生產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徑。他,就是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 ■香港文匯報中原分社記者:程相逢、戚紅麗、劉蕊 河南報道
來自河南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河南省實際利用外資43.51億美元,增長28.9%,完成省定目標的78.8%,超過年平均進度的3.8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及增幅,在中部六省排名均保持第一位。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駐馬店、南陽等多個地市的官員時,他們均表示,今年一年都在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招商活動。河南已然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冀「盧海西」變「盧中原」
若有「最佳招商員」的評選,本報記者認為這個獎項首先應該頒給省委書記盧展工。履任河南300多天時間裡,「盧展工效應」在河南迅速發酵,不僅直接影響到很多項目的落地、資金的投入,更是進一步理順了河南的發展思路,找到了河南的「賣點」,讓河南的「品牌」形象更加立體、更加生動。
9月份,在與香港媒體採訪團記者交談中,盧展工誠懇地表示,希望中原經濟區的成功構建,能在若干年後把他的「盧海西」(他主政福建期間提出了海西發展的概念,並成功列入國家發展戰略)能夠被改為「盧中原」。隨著「盧海西」向「盧中原」的轉變,河南的形象亦從「農業大省、中部塌陷」變身為「中原經濟區」。
有備而來 把脈中原
盧展工新官上任沒有三把火,更沒有施政豪言。但到河南,他卻明顯是「有備而來」。
他任職河南三個月後,2010年3月3日,在河南進京務工人員座談會上,他對在外務工的河南人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他們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實實的河南人、不畏艱難的河南人、俠肝義膽的河南人,以自己的點滴行動,充分體現了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這「四種河南人」形象以及河南人體現的「三平」精神。迅速在河南流傳,被認為是對河南人的準確定位和形象概括。
由此,不難看出盧展工一直在做「功課」,一個對河南情況了解不多的官員,是不可能對河南人形象有這麼準確的把握。
理清定位 摸準脈象
任職河南4個月後,盧展工在一次會上首次公開發表了他對河南發展的看法。他在發言中特別強調,一定要從全局的角度理清河南省的自身定位問題,同時還要理清「中原」這個概念。他指出:「我們講了這麼多的中原,但是真正科學的定義,從經濟區域和行政區域來講都不清晰,所以要弄清楚,什麼是中原?什麼是中原崛起﹖為什麼要中原崛起?中原崛起對全國而言有什么意義?」
這次講話在河南迅速掀起新的一輪「中原崛起」大討論。「河南」由此轉身「中原」。
同樣在這次會議上,盧展工將河南的發展問題縷析為「四難」:錢從哪裡來?人到哪裡去?糧食怎麼保?民生怎麼辦?盧展工摸準了河南脈象。
謀劃中原 蓄謀已久
本月,在全省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會議上,盧展工再次清晰闡釋中原經濟區。他表示:中原經濟區是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載體和平台,是河南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載體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優勢、凝聚合力的載體和平台,是河南擴大對外開放、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載體和平台。
河南的十二五發展目標以及總體戰略,至此徹底明晰。
此時的盧展工,在河南剛剛300來天,有關中原經濟區的討論已經熱火朝天,建設中原經濟區已經成為上下共識。這就是盧展工的「速度」。
據本報記者了解,盧展工謀劃中原行動「蓄謀已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喻新安向香港文匯報記者透露,今年春節過後上班第一天,即2月21日那天,盧展工書記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組織專家學者就「中原」、「中原經濟區」等相關概念進行研討和論證。
本報報道 各界熱議
這一切都在默默進行。直到今年6月8日,一直關注河南動態的本報記者捕捉到一則信息:河南規劃大中原經濟區,擬申報國家戰略。本報高層認為這將是盧展工在河南的「大手筆」,應給予密切關注。七月份,河南省統戰系統召開中原經濟區探討會,這是河南省內首次提出「中原經濟區」概念。但此時,「中原經濟區」並未吸引公眾注意。然則本報此時即積極策劃《中原經濟區建設系列訪談》大型新聞專題,並上報盧展工書記,迅速得到其親筆批示。隨後,本報連續推出《完善國家區域佈局構建中原經濟區》、《從中原崛起到中原經濟區》、《部署區域戰略 河南正當時》、《佈局隴海蘭經濟帶 爭取改革優先權》等多篇報道,引發各界廣範關注和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