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雍
目前,世界經濟危機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深入分析和總結這次危機有重大的意義。
由本次經濟危機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金融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萎縮。從2001年到2006年的美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極度膨脹,是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美國具有高效融資能力的金融體系過度刺激的結果。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可調利息貸款從2004年到2007年的廣泛運用。盛極而衰,由過度刺激產生的過度需求難以為繼,大幅度萎縮不可避免。
第二,風暴的中心在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核心—美國的金融信用系統。
第三,在危機之初,美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巨大的系統風險。現在,美國的金融體系結構倍受責難,成為眾矢之的,但是,事實上,美國的金融體系結構有著很大的合理性。簡略地講,貸款→證券化→信用違約風險擔保,這個金融流轉過程,從理論上講,是一個收益分流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風險分散的過程。因此,一方面,這個過程增大了美國金融體系的融資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這個過程有助於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強了它的抗打擊能力。然而,實際的效果如何呢?一方面,美國的金融體系確實顯示出超強的融資能力和效率,支撐了美國令人目眩的大繁榮;但是,另一方面,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比照於它的規模(超過500萬億美元)來看,可以說是不堪一擊。
問題出在哪兒呢?在實際的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第一,在貸款環節,大幅降低貸款標準,最大化貸款額度,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其結果使貸款的大量違約成為必然。第二,在證券化環節,違背職業道德,無視信託責任,將違約風險巧妙包裝,喬裝打扮,販賣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其結果使違約風險的危害,無遠弗屆,遍及天涯海角。第三,在信用違約風險擔保環節,利用毫無監管的自由便利,最大可能地超出使用擔保額度,承接盡可能多的擔保,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其結果不僅僅使信用違約的風險擔保形同虛設,更可怕的是,由於廣泛而大量的高槓桿保證金交易的濫用和對信用違約風險的多層次相互交叉再保險,將信用違約的風險和後果,放大了幾十倍到上百倍。
第四,在危機之中,美國的金融體系巨大的系統風險得到了釋放,主要表現在:(一)美國股市市值由最高點的18萬億美元,跌至最低點的10萬億美元,落差近8萬億美元。(二)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規模由最高點的1500萬億美元,跌至最低點的500多萬億美元,落差近1000萬億美元。
第五,美國金融體系巨大的系統風險的釋放是以極似核裂變鏈式反應的方式迅速進行:(一)房地產市場萎縮→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規模約2萬億美元)違約率大幅上升→房貸抵押債券MBS和CDO嚴重貶值→ 房貸信用違約掉期CDS(規模約為30萬億美元)賠償率激增→垃圾債券、資產抵押債券和房貸以外的按揭抵押債券等也嚴重貶值;房貸以外的信用違約掉期賠償率亦激增;利率反轉導致利率掉期賠償率激增。所涉及的資本總規模超過500萬億美元→過多持有這些金融資產證券的機構和國家破產。(二)房地產市場萎縮→影子銀行倒閉或國有化→投資銀行倒閉或國有化→商業銀行倒閉或國有化→工商企業、金融機構、農業、服務業等和各州政府紛紛破產而被國有化→過多持有這些金融資產證券的各國政府紛紛破產而被購併。但是,在2009年3月,美聯儲以強有力的手段將這個看似不可逆轉的鏈式反應阻斷在商業銀行鏈節。
第六,本次世界經濟危機的規模是空前的,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財產發生了轉移。危機的實質是世界金融寡頭內部的資本兼併戰爭。在危機中,世界實體經濟所受到的打擊只是次生災害。
第七,本次世界經濟危機的轉折點是2009年3月,美聯儲對鏈式反應的阻斷。作為世界金融寡頭在美國的公開的代理機構,美聯儲對鏈式反應的成功阻斷顯示了世界金融寡頭主宰世界的力量。
第八,美元海量增發雖然導致美元大幅貶值,但是沒有動搖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根本原因在於世界金融寡頭是美元的莊主。美元海量增發和大幅貶值,一方面劫掠了世界人民的大量財富,另一方面解決了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勞動力成本過高的癥結,由此,美國開始進入新一輪經濟繁榮周期。
第九,美元海量增發和大幅貶值是對全世界人民的財富的劫掠行徑,而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政府只是婉轉地輕聲抱怨。這反映了一個基本的現實: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事務中,美國處於支配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