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在看蘇菲˙哥普拉的《迷失某地》(Somewhere)之前(贏得今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我確實是有點猶豫的;因為她的前作「迷失東京」告訴我,看她的這類作品需要特別的心情,而我不肯定我是否可以享受或承受得起。
據悉蘇菲˙哥普拉的童年,常常是在她的父親(「教父」導演哥普拉)的工作中度過。因為父親拍片的緣故,蘇菲逗留在不同地方的酒店裡,跟工作人員在一起。這些玩撲克、曬太陽、煮意粉、跳舞唱歌的情況,在電影裡便跟孤獨、疏離等感覺連在一起。蘇菲對於電影演員的工作了如指掌,亦寄予同情。這些內心孤單,生活不能自我控制,日程被計劃,終日躲在太陽墨鏡下及保姆車廂中的藝人,常常便是迷失在某時某地裡,付出了不少心理的代價。
看來蘇菲˙哥普拉在拍攝著跟她父親作品完全相反的電影:沒有大主題大製作,人物無足輕重,場面亦不震撼,故事毫不曲折離奇,但感情細膩、敏感極致,畫面在極大的空洞裡描寫空虛與寂寞。偌大的加州洛杉磯,就是容不下心靈的充盈。有兩個場面父女的處理便不盡相同:小女兒跟明星父親及他一夜情的女友共進早餐,女人嘩啦在製造話題,小女兒的眼睛則跟父親溫柔地說話,父女情即使聚少離多,但無可替代。女兒走後,父親過著更為孤單的日子,他沿坐在床邊哭了,哀怨自己的非人生活,包括做不成一個父親。如果在「教父」裡見過相近的場面,便知道在眉來眼去或一場好哭之後必有廝殺,那是為了更大的哄動而設的。《迷失某地》的最後鏡頭也是空鏡,荒涼之下,來去無蹤,不為甚麼。
關於迷失的電影並不常見,但迷失的確是人生常有的風景;奇怪的是,觀罷電影,迷失的感覺竟被充盈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