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國謙認為申亞成功與否都應提升地區體育設施。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治祖) 立法會財委會下周五(14日)將敲定香港能否申辦2023年亞運會,特區政府多個月來的游說工程亦踏入倒數階段。立法會通過促請政府推動香港長遠體育發展的動議,各議員均要求無論這次申亞成功與否,政府均應按申亞時定下的時間表,盡快完成全部擬興建或改善的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工程,以推動長遠體育發展。
葉國謙促提升地區體育設施
立法會昨日討論香港體育政策的問題。民建聯議員葉國謙批評,政府在申亞諮詢時才推出興建一些體育設施的建議,是忽視了體育發展的需要,及社會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故促請政府無論未來是否能成功申辦亞運,都應按為申辦亞運而定下的工程時間表,落實各項已規劃興建、重建和提升設備的地區體育設施。
王國興籲訂長遠政策藍圖
工聯會議員王國興亦認為,無論申亞是否成功,政府都應增加體育硬件和軟件上的持續建設,同時香港也需要有一個完整、長遠而全面的體育政策藍圖,並在設施和資源上加以配合。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回應時強調,支持申辦2023年亞運是落實香港長遠體育政策目標的一個重要契機,而當局全力支持體育發展,目前就有18項體育場地及設施正在施工,總投資超過100億元,但強調如申亞成功,亞運將成為香港各界共同奮鬥的目標及爭取登上新台階的強大動力。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昨日則出席了青協的網上電台節目,與20名青年大談申亞。她說,香港倘未能申辦亞運,就會失去加快推動體育發展的契機,期望議員再次以長遠及全面的角度考慮申辦建議,又公開承諾無論立法會最終決定「前行與否」,政府的體育承擔依然一貫,但亞運帶來的催化作用及凝聚力卻是「無可取代」的。
在答問環節中,珠海書院學生黃梓皓質疑,政府過往在大型工程上屢次出現超支,又笑稱12年後自己也是納稅人一分子,擔心公帑未能用得其所。許曉暉解釋說,以往超支的原因是工程物料上漲,及與外圍經濟有關,導致工程未能如期進行。她更以管理家中帳目的經驗,寄語政府會盡力尋求減省開支的辦法,「在面對𣆥菜價格不斷上漲時,我都不會減少小朋友的食物供應,反而會從其他方面解決;在60億元的申亞開支當中,只有20億是涉及工程,倘計劃因環境因素而未能如期進行,我們會爭取商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