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地時間1月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國務院會晤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 中新社
張敬偉
過去一年,中美關係在顛簸中收尾。回首再看,從「3T」(台灣、西藏、貿易)糾葛、美國重返亞洲展示肌肉到朝韓衝突引發美日韓同盟強化,每一次的波折,世界輿論都會發出驚呼:中美兩強槓上了。中美兩國之間,政媒兩界,也是見招拆招,似有風雨欲來之勢。但到了年終,中美兩國達成共識,提前宣佈胡錦濤主席在新的一年對美的國事訪問。霎時,中美兩國開始了善意互動。與此同時,中美雙雄使得劍拔弩張的東北亞緊張局勢舒緩下來。朝鮮半島兩端也從針鋒相對的對立衝動變得理性,悄然釋放出和緩的信號來。
這說明,中美惡則東北亞險,中美和則東北亞和。美國朝鮮問題特使博斯沃出訪中日韓,事實上已經是在為東北亞的危情之勢消毒掃尾。如果朝韓雙方沒有新的擦槍走火,中國一直堅持的「六方會談」恐怕就重新登場,成為破解半島危機和維持東北亞地緣均勢的最佳選擇。
中美關係鬥而不破
這一切,都有賴於中美關係的新啟航。不過,這並非美國對華的良心發現,而是中美關係在博弈中實現的妥協共贏。難怪有觀察家認為,過去一年美國突入亞洲「展示肌肉」,並非為了遏制中國,而是為了保住美國的面子和信心。確實,美國被伊、阿兩大反恐戰場拖得精疲力盡,又遭受金融危機之苦,美國強勢重返亞洲,帶有世界「一哥」向後起之秀中國宣示存在的意味。和中國對抗,美國有心無力。這從中美主流媒體對過去10年的評價即可窺出端倪。中國新華社將過去10年看成是「進步」10年,美國《時代》周刊則稱為「不堪回首」的10年。
5日的韓國《中央日報》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40%左右,認為中國才是世界增長引擎。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經濟學者貝哲民則直言不諱,世界經濟新模式的增長開始了「中國周期」。國際關係向來是實力對撞,超級大國對新興國家的彈壓、阻滯,也是近500年來大國崛起歷史的常態。就此而論,中美關係在過去一年的激情博弈並不令人奇怪。幸運的是,中美兩國的見招拆招,並未沿襲歐洲強國血戰前行、有你無我的殘酷搏殺,甚至也沒有呈現出「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零和結局。中美兩國,在利益攸關的戰略共識中鬥而不破,維持了心照不宣的G2共贏格局。這是中美關係啟動新航程的內源動力。
兩國應摒棄嫌疑
構建戰略協作機制
事實上,在中美關係跌宕起伏的過去一年,中美經貿聯繫的紐帶實際上在強化。據美國之音報道,去年1-10月份,中國依然在增持美國國債,在中國總量2.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將近三成購買了美國國債。儘管中美兩國貿易口水不斷,但實際上美國是中國貿易順差的最大受益國。在習慣大手大腳寅吃卯糧的美國,中國國債的奉養極大緩解了美國財政的吃緊。這種貿易上的休戚與共,是歷史上任何大國都不曾有過的。除非美國要兩敗俱傷,中美兩國永遠都不可能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就像美國《華盛頓郵報》所說:「美國和中國領導人希望盡一切可能減少直接對抗。」
貿易問題往往被觀察家們視為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但這種結構性矛盾,反而強化了中美兩強節制雙邊矛盾衝突的結構穩定性。
當然,中美密切的經貿聯繫並不意味著雙方沒有戒心。美國擔憂的是中國超越和取代美國的全球地位,中國害怕的是美國對華的地緣戰略包圍。兩國若能摒棄相互忌憚的心結,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新的戰略協作機制,共同擔承起區域和全球責任,則將開啟中美共治、多極共享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
廣闊無垠的太平洋,應該如她的名字那樣太平無事,而不是相關國家連橫合縱,掀起令人不安的鯨波巨浪。以胡錦濤主席訪美為契機,雄踞太平洋兩岸的中美兩國應該摒棄嫌疑,為天下太平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