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近年針灸治療大行其道,不少人視之為沒有副作用的另類治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若果針灸治療師施針不當,患者有可能受細菌感染及出現副作用,例如疼痛、金屬過敏等,若施針位置有誤,針具有可能刺及內臟,曾有市民接受針灸治療時被刺穿肺部。消委會呼籲市民光顧持牌中醫師,並留意治療地方的環境衛生,確定針具已經徹底消毒。
針灸治療後 受細菌感染
2000年至今,消委會共接獲9宗涉及美容院、保健中心或中醫診所針灸治療的投訴,當中部分涉及預繳糾紛,亦不乏因診治過程出現副作用及受傷的個案,其中一宗較嚴重的個案發生於數年前,一名市民在接受針灸治療後返家,凌晨感不適,由妻子送院治療,經醫生診斷後證實肺部被針具刺穿。亦有市民接受針灸治療後受細菌感染,另外有消費者光顧一間中醫診所的針灸治療,其後發現肚皮出現疤痕,事主前往西醫診所檢查,發現針灸位置的皮膚發炎,事主要求中醫診所賠償醫藥費。
消毒若不當 隨時染乙肝
消委會引述香港大學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針灸可能引致細菌感染及乙型或丙型肝炎,原因是皮膚消毒不當、針具未經消毒,以及使用了不潔的棉花球、毛巾及熱敷包等。文章指出,與針灸有關的化膿性細菌感染病例,全球至今有超過50宗。雖然大部分因細菌感染而引致膿腫及潰瘍的患者可以痊癒,但當中有5%至10%的患者,因為傷口嚴重感染而死亡。
消委會建議市民在針灸時要選擇領有註冊執照的中醫師,或其他相關醫護人員,亦要留意治療場所的環境衛生;在針灸期間要注意治療師的手、針具以至自己的皮膚有否徹底消毒;注意即棄針具是否密封包裝,以及用後是否即時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