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心頭書要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2]     我要評論

文:青 絲

 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自述有一次想要查找一份資料,然在家中的數千本藏書前,卻茫然無頭緒,不知該從哪裡查起,因為根本不記得是出自哪一本書了,於是發出「書到用時方恨多」的感歎。

該文章的主旨,或許意在自矜藏書之富,但這種「書多成恨」的情形卻頗值得一說。陶淵明詩云:「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意為讀書是人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至於讀書又分為涉獵博覽、以開拓知識面為目的的泛讀,以及潛心修學的深讀。但不管哪一種讀法,要想有效獲取資料,勤記和勤查都必不可少。畢竟人的記憶力有限,面對浩瀚書海,難免會有所遺漏,所以讀書時,應把書中的有用部分抄錄到小冊子裡,或者記載到專門的卡片上,然後分門別類,以便於日後翻檢援用。

另在讀書時,若是一時心會,有所觸動或感悟,也應當及時的記錄下來。因為這種片刻之間的思維火花,如同白駒過隙,稍縱即逝,過後再想完整的回憶復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蘇軾詩云:「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作詩時描摹物象,那種瞬間捕捉到的靈感,就如浮光掠影,過了以後很難再找回來,所以一定要趕緊記述,就像追拿逋民逃犯一樣,片刻也不容耽擱。

明人吳應箕的《讀書止觀錄》載:「晏元獻公平居書簡及公家文牘,未嘗費一紙,皆積以待書,雖封皮亦十百為沓。暇時,自持熨斗,貯火,如傍灸香匙親熨之,以鐵界尺鎮案上。每讀書得一事,則書一封皮,後批門類,授吏傳錄。」北宋宰相晏殊,平時不論收到公文書札還是朋友家人的信函,看過之後都會積存在一起,即使書信的封皮也是如此。等到封皮積存了一定的數量,閒空下來,他就拿一個熨斗,把封皮拆開熨平,用鐵界尺壓在書桌上。每次讀書有了心得,就取一張舊封皮記述,過後再分成若干類別,讓手下的書吏抄錄到專門的冊子上,以備日後翻檢徵引。

除了勤記,還要勤查。蘇軾任杭州太守期間,秦觀的弟弟秦覯曾從之為學,他對蘇軾勤查不懈的嚴謹學風乃是深有體會,「其每有賦詠及著撰,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蘇軾寫作時援用的材料,哪怕是很熟的典故,事前都會讓秦覯或兒子蘇過查閱一遍,確定以後才下筆。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保持寫作態度的嚴謹,二是借此加深印象,融會貫通,為日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語云:「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讀書勤記勤查,使書中的精華部分爛熟於心,運用起來游刃有餘,案頭所需的書自然就少。這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如果只是案頭書多,心頭書少,難免就會有「書多成恨」的喟歎。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晚清上海 ── 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 (2011-01-22) (圖)
豆棚閒話:古代春節的「致富秘籍」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獨瓣蒜 (2011-01-22)
文化觀察:中國高校需要「復旦憲章」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心頭書要多 (2011-01-22)
歷史與空間:古今「詩菜」 (2011-01-19) (圖)
古今講台:善用弓矢的古人 (2011-01-19)
豆棚閒話:情人節,形式有那麼重要嗎? (2011-01-19) (圖)
心靈驛站:記得青春年少時 (2011-01-19) (圖)
古典瞬間:蘇軾不藏書 (2011-01-19)
歷史與空間:孝心感天動幣來 (2011-01-18) (圖)
古典瞬間:不做猢猻王 (2011-01-18)
亦有可聞:「祭灶」中的民意 (2011-01-18) (圖)
詞話詩說:苦 瓜 (2011-01-18) (圖)
歷史與空間:圖畫與表演──唐代變文講唱藝術的盛衰 (2011-01-15) (圖)
心靈驛站:有院子的屋子 (2011-01-15) (圖)
文化觀察:外 省 (2011-01-15)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日本潮語 (2011-01-15) (圖)
歷史與空間:康熙的財政公示 (2011-01-12) (圖)
古今講台:《三國》中的弓箭 (2011-0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