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孝心感天動幣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劉誠龍

 如果以連續出版物來衡量,在明末清初,就已有人創辦了雜誌,名《霜哺篇》,這是一本年刊,一年一刊,連續出版了近60年,採編、責編、主編都是袁駿先生,這雜誌的核心主題一字可括之:孝。

 袁駿是苦八字出身,三歲失父,是母親節衣縮食,推乾就濕,將他拉扯成人。其母親吳氏以節著稱,年輕守寡,至87歲近九旬高齡,終生不嫁。吳氏克己育子,固然有理學洗其腦,不足法;究竟也還是有無私母愛支撐節烈者,良可讚。袁駿長到14歲,感佩母親養育之恩,敬仰母親守節之苦,自然也是讀《二十四孝》讀得太投入,他萌生了彰其母節意念。袁駿作文水準不怎麼樣,他自己寫不來文章,突發奇想,擬借名家大筆來「代自己立言」。袁駿本缺人脈,父非名門,母非望族,並無請動名人的硬條件,母親節固節,苦固苦,在理學天下,像其母親一樣守節育子的,何止一個?袁駿信的是誠能感天。只要是名人,不管是近在十里鄉鄰,還是遠在千里關山,他一路前行,用的方法就是跪求,撲通一聲跪下去,長跪不起,名人不答應為其母親做文章,他就不起身:「遇天下明公巨人,必俯首長跽,乞文章詩歌,以表彰其母。」人心都是肉長的,對這樣一個有孝心的小小少年,名人大都會感動起來,何況孝心是那麼的合古符今。這些名人,聽了袁駿口述,或作文,或吟詩,對袁駿母親備極讚頌。

 行千里路,求千百人,「遍乞海內賢大夫之言」,袁駿收集了一擔母愛主題歌,回家了。一到家,袁駿就伏在母親膝下,高聲朗誦,讀給其母親聽,「歸莊誦母傍,聲出金石。」把母親感動,把自己也感動,更進一步,要把天下感動。袁駿於是把這些文章刻印成冊,「歲葺一卷裝褫之。」書已成型,按正兒八經的出書路子,還得請大家作序題名,袁駿再次請動了名人陳繼儒,「陳徵君繼儒見而器之,又知孺人苦節,作詩以記孺人,名曰《霜哺篇》。」

 袁駿一發而不可收,書成,他又出發了,「叩首乞言,不遠千里」,廣泛徵稿,「彷徨奔走,風雨不輟」,所獲甚豐,又是一大卷,結集出版,書名承前,為《霜哺篇》二卷。袁駿之感人,不是出了一卷,再出二卷,而是其自此之後,一直到死,都是在做《霜哺篇》,歷時長達60年,匯集了6000餘人創作,當時幾乎所有名人都被他請動供稿,如錢謙益、吳偉業、朱用純、陳繼儒、袁枚、魏禧、王士禎、陳維崧等等,或賦詩,或題詞,或作序,或著文,傳、序、跋、賦、頌、樂府、歌行、古風、律詩、宋詞、元曲、散文、論文、雜文、學院論文、勵志美文……「諸體悉備」;體例各殊,主題則一;作者千百,書名不易,按錢謙益所說的,皇皇60餘卷,只寫兩個字:一是母親之節字,一是兒女之孝字:「母能識節字,兒能識孝字,人生識字只兩個,何用三倉四部盈箱笥。」從稚氣少年到白髮老翁,終其一生只做這兩個字者,捨袁駿之外,不但當世無兩,而且有史僅一,「古無有人子終其身,惟日乞名言傳其親者,有之,自姑蘇袁孝子駿始。」又四百來年過去,人間再無第二個袁孝子。

 沒有證據證明,袁駿始借天下名人,以補世道人心,為的是開闢孝道經濟。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哪能蔓生那麼市儈氣息的名利之心呢?袁駿立意之初,心地確是純潔而明淨的,感親恩,頌母節,明子心,維人倫,是袁駿初衷。到得後來,袁駿漸漸發現傳道與經濟不是冰火,而是水乳,道德文章也是可以成為道德經濟的。袁駿也就靠這個謀生了。袁駿抓住了孝字,開辦《霜哺篇》雜誌,與主旋律合律,與民眾心理合拍,得到朝野一致支持與扶植,袁駿成了感動中國人物,雜誌影響力無限增大。袁駿趁勢擴大了徵稿人員,拓展了徵稿範圍,不單只徵名人稿,也不單徵表彰袁駿母親之稿,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投稿,任何人都可以表彰自己母親。天下誰無母親,天下父母心誰不可憐?所以,袁駿再也不用走跪求徵稿路子,他坐在家裡,那些表達母愛主題的稿子有如雪片飛來,用麻袋裝,闢專屋藏,來稿堆積如山,取捨不盡,「煌煌乎盈門塞屋」,能在《霜哺篇》雜誌上發表文章,不但著文名,而且存孝名,文章與道德兼美,感親恩與揚己譽兩得,自然「士大夫爭為袁生以相誇重。」

 袁駿定期出雜誌,與徵稿一起飛來的,不但有稿子,而且有銀子,通聯費、審讀費、印刷費,財源廣進來四海;訂閱款、發行款、購書款,生意興隆達三江。各級各類考試中心喜歡以孝感天下做題目,各種各色主題活動喜歡以傳統美德做巡迴演講,學校、家庭、單位也喜歡以國學國粹做倫理教材……都要從這裡找素材找段落找句子,來湊演講稿,來湊悼念詞,來湊旌節表,來湊千字作文,來湊先進事蹟……總之,勵志類、美文類雜誌與書籍,都比較好賣,發行量都比較大。袁駿之初,是「傭書以養母」,給大戶人家抄抄寫寫,幹些為人司筆抄信之雜役,賺取碎銀子;《霜哺篇》做大了,則靠「編書以發家」。魏禧曾經在給《霜哺篇》做序跋時候,一遂袁駿美意,對他60年一貫單做孝事讚頌有加,二也用了春秋筆墨,在其「文最遒婉」中,也「中有數語尤刺骨」,比如其中有語謂「貪者之言多於財」,就是揭示袁駿後來徵稿與徵財同舉,徵財與徵名並重的;錢謙益也曾顯影袁駿心底,「袁子之所以旌其母者,亦袁子之所以自旌者。」

 時人論及袁駿創舉,由最初讚頌有加,轉為毀譽參半,醜其名曰名士牙行。所謂牙行,說的是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而賺取仲介費者,袁駿開辦連續出版物《霜哺篇》,在名士與非名士間奔趨,徵書,出書,賣書,每環都賺些銀子,想起來沒甚出格的,明末已然萌生市場經濟了,一般人都當富有理解能力,對這般事物不再訝異。然則時人何以還有微諷?源自袁駿將道德做了商業用途。傳播道者,卻要賺錢,到如今也是為人詬病的話題,遑論明清?

 其實說來,這也是好事,若傳道者,皆須行「貧道主義」,有道都非固守窮苦不可,無德者卻是無限佔有社會資源,那誰願去傳道呢?拾金不昧,物歸原主,不要原主分文酬謝,這聖賢般高義,孔子也是不贊成的,該收取的就收取,才能引導讓更多人加入德道上來。只是搞道德經濟者,須守道德底線。做孝道詩文者,叫別人盡忠盡孝,而自己卻是「舉孝廉,父別居」;做愛情美文者,叫別人長相廝守,自己卻是紅旗不倒彩旗飄飄;做愛國大言者,叫別人為國捐軀,自己卻捲了細軟到發達國家做寓公去也,這種道德經濟,不是名士牙行,且許我生造一詞,謂為道士牙行吧——長一副伶牙俐齒,勸人行善克己,卻咬人大塊肉,留一記牙印,就溜行而去。這才是最可恥的。袁駿做名士牙行,史有或論,是不是做了道士牙行?袁駿之《霜哺篇》到了道光年間,散失大半,袁駿及時人有多少在做道士牙行?難考了。若要考證,大概別有一法:以今論古,推己及人。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孝心感天動幣來 (2011-01-18) (圖)
古典瞬間:不做猢猻王 (2011-01-18)
亦有可聞:「祭灶」中的民意 (2011-01-18) (圖)
詞話詩說:苦 瓜 (2011-01-18) (圖)
歷史與空間:圖畫與表演──唐代變文講唱藝術的盛衰 (2011-01-15) (圖)
心靈驛站:有院子的屋子 (2011-01-15) (圖)
文化觀察:外 省 (2011-01-15)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日本潮語 (2011-01-15) (圖)
歷史與空間:康熙的財政公示 (2011-01-12) (圖)
古今講台:《三國》中的弓箭 (2011-01-12)
亦有可聞:秦昭王為何不領情 (2011-01-12) (圖)
豆棚閒話:兩個和尚 (2011-01-12) (圖)
生活點滴:春節趣事 (2011-01-12) (圖)
歷史與空間:三個人的水繪園 (2011-01-11) (圖)
豆棚閒話:蘇東坡的能吃 (2011-01-11) (圖)
亦有可聞:百密一疏 (2011-01-11)
來鴻:勤得惰失 (2011-01-11) (圖)
歷史與空間:為死亡添上意義的本色神學 (2011-01-08) (圖)
古典瞬間:卜 歲 (2011-01-08) (圖)
文化觀察:生日,生日 (2011-01-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