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省的打工妹。 網上圖片
文:馮 磊
作家李敖曾經提到一個國際笑話,大意是說:美國人和法國人開玩笑,往往要問對方的父親是誰;而法國人遇到美國人,則要反詰「你爺爺是誰」。兩個西方人如此舌戰,自有其歷史的原因。蓋法國女郎生性浪漫、情夫眾多,往往生下孩子都不知道是誰的。至於美國,建國時間很短,且北美早期的移民多有品行不端之人。一部《北歐海盜史》,能把他們的老底揭穿。
同樣是白人,因為歷史的不同,見面可能彼此要兜兜圈子、開開玩笑。同樣是中國人,彷彿也不乏類似的例子。民間有諺語,小兒歌曰:「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錢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體不好」。這個「不知道」段子,其實還有很多版本,但內容都差不多:北京是行政中心,宰相門前七品官,處級幹部據說遍地都是;深圳當年是經濟改革的前沿,遍地都是資本,乃寸土寸金之地。
據傳說,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上海人為此很懊惱。有網友因此發帖問:「同樣是納稅人,為什麼北京人看不起上海人呢?他們要知道,上海每年納稅遠遠超過了北京,北京是甚麼?除了是首都,還有甚麼資本值得他們驕傲呢?希望北京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進出口中心,造出比上海更高的大樓,更多世界級的建築!」——這個網友很會提問。首先,他端出了「納稅人」這個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然,納稅人面前也人人平等。然後,他委婉地提示說,希望北京成為X中心,蓋多少樓。意思就更明顯了:上海是金融中心,進出口中心,錢多、地貴、人精明。
有趣的是,網上也有人追問為甚麼上海人看不起北京人。回帖子的自然說甚麼的都有。但是,說句心裡話,我自己接觸到的上海人和北京人,待人接物多數都彬彬有禮。真正的地域性自大狂並不多見,最後,大家比的還是個人修為和實力。
——北京人管不是北京的人叫做外地人,上海人把不是上海的人們稱作是鄉下人。這,似乎是一種傳統。而與此類似的,法國似乎也有這種傳統。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一輩子寫了九十多部小說,最後集結為一套《人間喜劇》。在他的筆下,往往要提到一個詞語:外省。
二零零九年《書摘》雜誌刊登了R.R.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中的部分章節。其中寫到,一七八九年七月的巴黎,麵包價格比路易十四逝世以來任何時候都高。而這一年又是一個蕭條年,由於美國戰爭而迅猛發展的貿易突然停滯,以致工資下降、失業增加、食品價格空前上漲。在這個背景下,外省的城市不斷受到乞丐和流氓的騷擾而日漸凋敝。此時的巴黎市民,由於擔心外省的乞丐在蜂擁而入,於是紛紛開始武裝自衛。這樣,最終導致了攻陷巴士底獄的暴動。在法國歷史上,「外省」似乎是一個富有特別意味的詞語。與巴黎的富庶相對比,外省意味著更多的乞丐、更為普遍的貧窮。
記得前幾年,媒體上曾經有過關於限乞的爭吵。關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是否有權在自己的國土上落腳的爭論搞得不亦樂乎。不僅如此,一位北京的政協委員在開兩會的時候,專門上交提案,提出抬高進京的門檻。一時間,輿論大嘩。
《增廣》裡有諺語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與人交往,最終憑借的還是實力。至於口水戰,恐怕多數是利比多分泌量大所致。孩子們寫作文,往往會寫下「快活得像一隻鳥兒」這類的句子。鳥兒為什麼快活?因為牠們自由。鳥兒們為甚麼自由?因為牠以天下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