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近日,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馬曉天上將在1月中旬出版的《學習時報》上發表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這篇題為《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時代內涵,明確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擔當》的長文中,馬副總長闡述了對戰略機遇期實質特點、當前中國維護戰略機遇期面臨的總體環境和如何維護和經營好戰略機遇期等重大問題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在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且引起一些國家猜疑的形勢下,在解放軍戰力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新裝備陸續曝光也引起一些人們質疑的環境裡,解放軍分管軍事外交的最高首長撰文談戰略機遇期,作為新年度軍事外交的「宣言」,以一種既平常又特別的形式,強調中國和平發展的本質和趨勢,重申中國軍力發展不針對、不威脅任何國家,表明解放軍正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向國民和世界說明和推介自己,釋放和平發展、透明成長的溫和信號,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肯定的積極動作。
壓力增大但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改
在文章中,馬曉天坦承,近年來中國外部壓力有所增大,內外安全環境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部分國家對華心態趨於複雜,疑慮增大;中國周邊局勢緊張動盪較前加劇,朝鮮半島核問題等熱點問題複雜性日益增強,南亞恐怖活動保持高發態勢,塑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難度增大;國際金融危機後續影響繼續釋放,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更趨突出;國際輿論中的對華負面情緒上升,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傲慢論」等不時泛起,中國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日益複雜。馬曉天特別指出,儘管面臨上述新挑戰新困難,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基本條件並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仍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繼續堅定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仍是中國唯一的選擇。觀察家認為,面向公眾傳播,更全面地樹立正面形象,也是軍事外交的重要內容。軍事外交不是強勢出擊,如此坦誠的自我介紹、有據有理的講述、平等溝通的例舉,就可以讓世界正面觀察和認識解放軍的發展動態。
紛擾增多但睦鄰安鄰的政策不變
文章認為,2010年,中國周邊地區雖然出現了一些新的複雜態勢,部分國家對中國實力地位快速上升仍有疑慮,但因其與中國地緣位置相近、利益紐帶堅實,普遍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這些國家從自身安全與發展利益出發,採取敵視中國或聯手對華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中國與周邊各國繼續保持總體穩定的發展勢頭仍是大勢所趨。觀察家指出,把中國軍方對周邊國家經濟、外交關係的一些重要立場和觀點發表在公開的媒體上,顯現出解放軍高層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防務關係的問題上有著更為理性的思維和嫻熟的方式。
爭端雖多但對話合作的方向不移
文章指出,儘管前一段時間美對華政策中的一些負面因素較為突出,但因為中美利益交融不斷增強,美在今後一個時期,仍會奉行以合作與對話為基調的對華政策;在安全上,中美分別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維護和促進國際與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反恐、防擴散,處理全球性挑戰以及一些地區熱點問題上,都需要相互間的合作與支持;今後一個時期中美關係有望維持總體健康穩定的發展局面。觀察家認為,中美軍事關係是中國與西方大國防務關係的晴雨表,修補和發展中美軍事關係,必將有助改善中國與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防務關係。馬曉天副總長的文章,或許有助於消除中美在戰略判斷方面的一些誤解、誤讀和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