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大中華攝影學會會長 港台文化促進聯合籌委會主席
胡錦濤主席兩年前指出,「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馬英九近日表示,「希望兩岸能透過深度交流,共同在中華文化智慧指引下,找出解決雙方爭議的具體構想」。二者所講內涵有部分接近。經貿交流可讓兩岸人民互相往來,縮小經濟發展差距,但還要有文化交流,才可以縮小兩岸人民的心靈差距。香港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推動港台文化交流,對加深兩岸三地的了解與合作意義重大。
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
兩年前,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胡六點」),其中第三點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增強民族意識、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馬英九今年1月25日在台灣一個春節聯歡餐會表示,絕不希望炎黃子孫,再引兵戎來解決問題,這個階段應該已經過去了,希望兩岸能透過深度交流,共同在中華文化智慧指引下,找出解決雙方爭議的具體構想,這才是未來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國台辦1月2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范麗青對此讚揚說:「誠哉斯言、善哉斯言。」
兩岸與中華文化血脈相承
伴隨著台海兩岸緊張關係迅速解凍的步伐,馬英九在2009年10月提出了「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概念,一方面大力推動島內文化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希望讓「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可以「深耕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相對於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的倒行逆施,「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的提法,顯然肯定了歷史的傳承。在兩岸政治關係緩和,經貿合作加速的同時,馬英九希望藉由文化,既標示台灣的不同,又不否認兩岸與中華文化的血脈相承。
去年,香港在「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之下成立了「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作為台灣「策進會」轄下「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對口組織,以促進港台兩地在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方面的交流、聯繫和合作。「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網站,亦已加入了香港藝術節和康文署的連結,增加資訊互通。兩岸關係回暖,港台文化交流亦進一步邁步向前。「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聯同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去年9月20日在香港舉行「中華文化在台灣」世紀論壇活動。台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要融合中華文化精髓和21世紀新潮文化,同時達到保育和創新兩個目標。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回應指,在保育文化上,台灣比香港做得好;在創新文化上,台灣和香港卻不相伯仲。另外,梁振英又認為香港有足夠的條件去創新文化,包括兩文三語的語文環境、寬鬆的政治環境、積極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等。
兩岸三地文化領域各擅勝場
早年的台灣國語歌曲傳入香港,捲起國語歌曲熱潮,港台兩地文化交流在歌聲中展開。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又從香港及台灣地區進入大陸。近年來,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華人流行音樂不斷交流,互相融合和匯聚,開始出現「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總體稱謂。一個突出的表現: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港台、海外各大流行音樂榜單的發布和編制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大陸市場。除了流行音樂以外,無論是香港人、台灣人和大陸人,都可以喝咖啡時聽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音樂,品鐵觀音時讀著余光中的詩和龍應台的散文,假日則看張藝謀和馮小剛的電影。兩岸三地文化領域各擅勝場,台灣文化創意蓬勃發展,香港文化則具國際化優勢,大陸文化市場潛力深厚,相信兩岸三地文化交流,必有助於三地文化產業的發展並推向國際。
港台之間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可以提升到更廣、更高的層次。台灣是中華傳統文化保存較好之地,香港則具有中西文化交匯的精華,應可相互借鏡、學習、尊重與包容。其實,港台之間似近又遠,兩地的民眾對彼此的認識都是片面的,所以文化交流有助於促進兩地民眾相互了解。香港不是台灣人眼中的文化沙漠,香港有比台灣更多的精彩國際文藝盛會,世界一流的文藝團體經常以香港為亞洲唯一的表演舞台,展現了香港在世界文藝的亞洲中心點,台灣可與香港聯袂邀請,讓音樂藝術盛宴也在台灣登場。兩岸三地增加交流,彼此都會有借鑑的裨益。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商業文化到媒體,都屬於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期待企業的藝文風也能吹至香港
胡錦濤重要講話發表兩年來,「大中華攝影學會」在香港多次舉辦兩岸三地攝影展。例如,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主辦大國氣象系列攝影展:包括「大國氣象永恆的中華回憶」攝影展,「大國氣象赤子之心」名家展。通過上述攝影展,加強了兩岸三地和大中華地區攝影藝術界的溝通;「香江華彩攝影音樂會」,以攝影及音樂展現香港18區的不同風采及文化,免費讓兩岸及世界各地人士認識香港文化及經濟的特色,觀眾逾千人;2011年1月1日,與香港獅龍節委員會合辦之1,111條獅子及龍的演出及攝影比賽,由香港盛事基金、香港旅遊發展局等贊助,工作及攝影人員達4,000人,觀眾約10萬人;讓香港居民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文化及風光的《美麗的台灣攝影比賽》等。
台灣的文藝氣息蓬勃乃在於民間的活力,而企業界的贊助支持是重要的泉源,彌補了政府投入的不足,期待企業的藝文風也能吹至香港。港台兩地的文創產業合作,更可進軍大陸,通往世界市場,共創合作雙贏之榮景。一直以來,包括「大中華攝影學會」、「香港攝影家協會」、「香港文學及藝術界聯合會」、「港台文化促進聯合籌委會」等在內的香港民間文化藝術團體,鍥而不捨推動港台文化交流。要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推廣港台文化交流,首先需要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支援。如果香港工商界,也像台灣商界企業和古代徽商那樣樂意支持文化藝術發展,港台文化交流將會更加活躍,大中華文學藝術也將會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