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給年青人多一些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01]     我要評論

葉兆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年青人不單止是我們的未來,也是我們的現在。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在2009年本港有142萬介乎15至29歲的年青人,佔了整體人口數目20.3%。回歸以來,15至19歲青少年的失業率由1997年的10.0%,攀升至2002及2003年的30.6%和30.2%。雖然近年青少年失業率有輕微回落,在2009年是22.0%,但依然是眾多年齡組別中比例最高。再者,吸毒、隱蔽青年、夜青、邊青等社會問題,往往跟「雙失」青年拉上關係。失業率高企,這班在中學或更早時間便輟學的年青人,長期被社會及政府忽略,政府確實要做一點實事回應他們的訴求。根據我們從不同的研究探討,終於得出一個結論:給年青人多一些空間,讓他們有空間建立自我,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為社會作出貢獻。

 首先,要擴大年青人接受大學教育的空間。現在每年大學學額只有14,000個,只是適齡青少年的18%,相比鄰近新加坡則有24%,香港作為一個國際的大都市,實在有點失色。年青人希望透過教育去改善將來的就業機會,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年青人報讀副學士,期望獲取比中七畢業更高的學歷,加強競爭力,但副學士的銜接問題和認受性一直未得到適當的處理,確實要深入檢討。

 在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提出將高年級收生學額增加一倍至4,000個,以增加副學士銜接大學課程的機會,但始終僧多粥少,萬一副學士畢業生未能升讀大學資助的學位課程,便要修讀一些自資的銜接課程,學費每年高達10萬元,一些未能負擔學費的同學被迫選擇投身社會工作,而一些則要面對畢業後的負債問題,令這批副學士喘不過氣。加上僱主對副學士的認受性存疑,令副學士畢業生的出路更少。過往高級文憑的認受性較高,有其社會位置,也得到多間院校的銜接課程接軌,畢業生有優先權考獲入讀大學學士資格,取得大學學位的機會相對較高,可惜現已逐步被定位模糊的副學士取代。

擴大年青人教育及就業空間

 第二,要擴大年青人的就業空間。除了繼續發展香港的優勢,例如金融及服務業之外,社會亦應增加不同工種的生存空間,讓年青人能按自己的興趣發展所長,同時賺取合理的回報。近年,香港出了不少優秀的年青運動員及藝術工作者,很多年青人對體育及創意產業都有濃厚的興趣,若政府能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有力推動,就像培養精英運動員計劃,讓大眾消除做運動員沒有前途的負面印象,增加對不同工種的培訓及就業機會,讓年青人看到開展自己事業的空間及可持續性,不但能令本港的就業市場生態發展得更健康,亦令年青人在傳統行業以外有更多選擇,做到人盡其才。

 在新一輪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為15至29歲青年開設3,000個臨時職位,延續至2012年3月。在此,特首沒有交代臨時職位包括哪些工種,但想像到很可能是一些低技術或短期的支援工作。給青年人工作經驗是一件正面而積極的做法,但政府應周詳地考慮臨時職位的作用和其持續性,讓青年人有一個工作機會以外,亦能藉此學懂一門手藝或技術,哪怕是在連鎖咖啡店學習沖調咖啡,亦能在完成臨時職位後有接軌的機會,以免再次成為失業大軍或「雙失」青年。增加適當的培訓,讓他們學習主流科目以外的專業知識,使他們真正踏入社會工作後,也不會感到徬徨或容易被淘汰。

提供優質生活 推動參與社會

 第三,提供優質的生活空間。筆者認為,優質的生活空間包括舒適的居所及能讓大眾享用的公共空間。年青人因為工作、組織家庭等種種需要而渴望擁有自己的居所。可是,高樓價、發水樓等問題讓年青一輩難以覓得物有所值的安身之所。有些青年人要蝸在一百多平方呎的套房或與別人合租,才能擁有小小的私人空間,原本「回家」是工作一天後最期待的事情,狹窄的生活環境反而令回家變成一種壓力。施政報告中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所提供的單位只是杯水車薪,況且要到2014年才能推出首批一千個單位,正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應推出更多有效的措施去回應年青人的住屋需要。此外,香港市區內的公共空間被千篇一律的大型商場所侵佔,要在市區內找到一個公園去看看書、散散步並不容易,文化素質的培養及親近大自然的願望往往被忽略。年青人雖重視消費與享樂,但他們同樣希望能獲得公共空間去享受非物質生活。

 最後,增加年青人社會參與的空間。經過清拆皇后碼頭、建造高鐵等事件後,廣大市民都看到年青人並非對社會漠不關心,他們反而有不少的意見渴望被聆聽與接納,但政府所提供的溝通渠道似乎不得要領,並沒有令年青人更願意在體制內表達意見。既然年青人是我們的現在與未來,讓年青人參與社會上的決策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青年事務委員會的委員有多少是三十歲以內的年青人呢?針對青年事務而缺乏青年人參與好像說不過去。若政府能主動接觸年輕人,讓年輕人能在決策上有權利參與,不單可增加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更能提高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決策的質素和認受性都會相應提升。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間,年長一輩如是,年青一輩亦如是。透過擴大年青人接受大學教育的空間、就業的空間、生活的空間及社會參與的空間,讓年輕人摸索自己的方向,開創自己的人生,貢獻社會,筆者相信香港的未來定能健康發展。

 我們需要有能力,有抱負,有願景的政府,為現今的青年人營造一個有利環境,使到各方面都能健康地發展。最後,用一句西洋諺語作結束:「investing in our youth is NOT only an investment but the best insurance cover for the future.」(以上文章輯錄自民建聯新出版的《愛建家園—民建聯建港方略研究論集二》一書)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推動港台文化交流 加深兩岸三地了解 (2011-02-01)
廿四味:後司徒華時代反對派的板塊移動 (2011-02-01)
給年青人多一些空間 (2011-02-01)
為何百分之八十八中國民眾信任政府 (2011-02-01)
政經多面體:本港樓價高過97年的解讀 (2011-02-01)
社民連全力推動「去黃毓民化」 (2011-02-01)
縱論香港:吳志森扮鴕鳥能扮到幾時? (2011-01-31)
把脈香港:拒絕王丹入境於法有據 (2011-01-31)
香江透視:如何測定香港位置? (2011-01-31)
冷眼向洋:埃及若變天 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1-01-31)
止戈為武:副總長撰文釋溫和信號 (2011-01-31)
田園快語:流感疫情「殺到」 做好防疫準備 (2011-01-31)
「春運」折射出的國民教育 (2011-01-31)
來論:喪禮高度政治化 演化為政治權謀 (2011-01-29)
世紀風雲:認真思考和研究中國現代化的深層問題 (2011-01-29)
容許王丹來港才是破壞「一國兩制」 (2011-01-29)
拒王丹來港是個好決定 (2011-01-29)
用中國文化消弭中美矛盾 (2011-01-29)
雪泥鴻爪:先富助貧 共享繁榮 (2011-01-29)
縱論香港:王丹硬要來港就是要挑戰「一國兩制」 (2011-01-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