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司徒華的公祭及安息禮拜在上周六完成。司徒華生前表示後事一切從簡,但其嫡系子弟卻沒有遵從先人意願,不僅將公祭當作巡迴表演,四處舉行,更將喪禮作為「分食司徒華政治遺產」的舞台。一場公祭,各懷鬼胎,說明反對派正為進入後司徒華時代作準備。
在司徒華仍然主持大局的時代,民主黨、「支聯會」、教協雖然是不同牌子同一班子,但表面上仍是各有分工,司徒華掌「支聯會」、張文光主導教協、民主黨則由主流派輪流「做莊」。然而,近期這個組合有逐漸三位一體的轉變,在劉曉波和平獎鬧劇,直至近日借喪禮要求讓王丹入境,三個團體猶如三位一體般出招,教協負責聯繫教師在學校宣傳;「支聯會」串連外國的「民運人士」及「反華分子」;民主黨則在議會發難。彼此分途出擊充滿默契,顯示三者已自過去的「分進」轉為「合擊」。
民主黨、「支聯會」及教協三位一體的轉變,一方面固然有選戰上考慮,政改一役後,民主黨受盡激進派口誅筆伐,加上公民黨搶位換班之意彰彰明甚,民主黨必須集合力量應對,於是借司徒華喪禮大造文章,營造自身正統嫡系身份,並整合三個團體力量,鞏固反對派龍頭地位。另一方面也是配合西方勢力對中國展開的新一輪圍堵行動搖旗吶喊,以「人權」為名攻擊內地,逾越了「兩制」的界線,將其「反中」面目表露無遺。
司徒華死後,社民連也出現了創黨以來最大的分裂,一支由黃毓民帶領死咬民主黨,另一支則願意與反對派協調,雖然兩派勢成水火,指罵不斷,但客觀結果卻令兩派定位更加清晰,更有利識別出目標選民及支持者,令反對派的選戰部署更加靈活。判斷社民連的分裂對建制派是利是弊,應從宏觀的力量對比、議席得失來衡量,現在說建制派可漁人得利明顯是言之過早。
反對派中公民黨最是雄心壯志,梁家傑、陳家洛等少壯派上位後,更希望大展拳腳,但司徒華逝世,令民主黨等嫡系重新整合,承襲了司徒華「政治遺產」,相反公民黨不僅落落寡歡,而且司徒華當年踢爆余若薇等人密室策劃「公投」,在政改立場上又與公民黨大相徑庭,民主黨近日大力推動「造神運動」,此消彼長,公民黨的光環勢將受衝擊,搶奪龍頭地位將更難。所以在司徒華死後,公民黨幾乎不置一辭,玄機正在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