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評春晚與弘揚多元文化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9]     我要評論

文:王曉華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八九點鐘以後,網絡上就會準時出現罵春晚的帖子—看春晚和罵春晚已經成為中國新民俗的一部分。

 在瀏覽批評春晚的帖子之餘,我抽空看了幾個海外華人的春節聯歡晚會,沒發現它們有更多的閃光之處。相反,與經費充足、陣容豪華、精心打磨的央視春晚相比,它們顯得節奏慢、大腕少、亮點不多。世界各地的華人春晚都有其不盡如人意之處,為什麼唯獨央視春晚總是招來如此多的板磚?

 事實上,人們批評央視春晚,是因為對它寄予了太多希望。經過三十年的積澱,它早已超越了普通賀歲節目的範疇,升格為展示大國崛起進程的民族儀式,事關無數華人的自尊心和快樂指數。同時,人們對它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它應該既美輪美奐、妙趣橫生、亮點迭出,又思想深刻、啟迪民智、寓教於樂;既高雅不凡,又不疏遠下里巴人;既展現大國崛起的牛氣和喜氣,又恰到好處地顯示底層人民的生存處境;既具有創新意識和時代情懷,又弘揚傳統文化……總之,它必須兼顧全國人民的籲求,展示各種民族藝術樣式的魅力,成為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精品。然而,每個人的立場、趣味、心態都各不相同,一萬個觀眾心目中有一萬個理想的春晚,又有誰能滿足13億人的審美期待?即使由超人來執導春晚,恐怕也不能讓如此多的受眾全都獲得「給力」的感覺。

 現在看來,問題不完全出在春晚主創人員身上,更是出在觀眾這兒—我們太把央視春晚當回事了,以至於忘記了它僅僅是檔電視節目。舉國人的喜怒哀樂都由一台晚會決定,是不是說明我們的精神還不夠成熟?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春晚,是因為它由央視主辦。倘若它屬於別的什麼電視台,觀眾絕不會對它寄予如此大的希望。對央視春晚的關注實際上是對中心的關注,顯現的是一種中心化的思維方式。從秦朝開始,集權的社會體制就不斷強化著對中心的信仰,注視中心、關注中心、走向中心、依賴中心則成為普通人至深的生存衝動和生存需要。進入21世紀以後,這種中心化的思維方式非但未被解構,反倒被「大國崛起」的語境所強化了。為了滿足國人的這種慾望,中心要不斷演繹各種宏大敘事,屬於中心的娛樂節目也常常升格為事關集體情緒的國家儀式。對中心的過度關注既使央視之類機構承受著邊緣個體無法想像之重,也使人們習慣性地忽略非中心地帶的文化形態。在眾人激情洋溢地讚美或批評春晚時,有誰想到了邊緣文化的現狀?又有多少人在乎地方台類似節目的成敗?

 對中心的過度關注與當代多元主義文化精神不符,不利於形成尊重差異和個體價值的世界觀。在多元主義精神漸趨普及的當今世界,去中心化是國人不能不完成的功課。宇宙本無中心,世界是個網絡。中國也由個性迥異的「地方」構成,不同「地方」的文化體系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需要我們關注、研究、欣賞。與其用太多的精力讚美和批評春晚,不如關注中心之外的各種文化體系,成為冷靜、理性、寬容的多元主義者。換個立場,我們或許能創造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香港之客家人 (2011-02-19) (圖)
心靈驛站:在西湖聽黃昏的聲音 (2011-02-19)
文化觀察:評春晚與弘揚多元文化觀 (2011-02-19)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2-19) (圖)
歷史與空間:南宋的主旋律(下) (2011-02-16) (圖)
古今講台:是宋徽宗的畫嗎 (2011-02-16)
豆棚閒話:可 娶 (2011-02-16)
心靈驛站:躲在苦瓜蔓下 (2011-02-16)
遊縱瞬間:突尼斯 (2011-02-16) (圖)
歷史與空間:南宋的主旋律(上) (2011-02-15)
來鴻:辛卯兔年生肖燈謎 (2011-02-15)
詞話詩說:銅情深(原名:念銅鑼) (2011-02-15)
生活點滴:油菜花開燦江南 (2011-02-15)
歷史與空間:在現代上海的中國音樂世界(1919-1937):網絡裡的分歧與連繫 (2011-02-12) (圖)
來鴻:一個民族詩情的興衰 (2011-02-12)
文化觀察:永遠的「年味」 (2011-02-12) (圖)
文化觀察:由兩本小書看小寶 (2011-02-12)
歷史與空間:一種無聲無息的悲劇 (2011-02-09) (圖)
古今講台:王羲之一帖價值三億 (2011-02-09)
生活點滴:惱人的牙痛 (2011-02-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