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王羲之一帖價值三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09]     我要評論

吳羊璧

 中國的書畫,現在在拍賣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了。2010年在北京的秋季拍賣會(中國嘉德)中,王羲之的《平安帖》成交價是人民幣3.08億元,近代大畫家的作品也有過億的成交價,李可染的水墨巨製《長征》1.075億元人民幣,此前張大千的作品《愛痕湖》也達到1.008億元(春季拍賣會)。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這一成績得益於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用日常語言來說,就是現在社會上有錢的人越來越多了,有錢不能老擺著,要運用。有見識又愛好藝術的人,就注意到了藝術品。好的藝術品,隨著年月的轉移,價值一定越來越高,古昔的藝術品,除了它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文物價值也顯得一天比一天珍貴。

 王羲之的《平安帖》只有四行,四十一個字,價值就3億多元人民幣了。值得嗎?值得。因為現在傳世的王羲之墨跡已經極少。甚至,所有的王羲之墨跡,其實都是唐宋的摹本,那時的高手摹得極精(這份《平安帖》註明是「高古精摹本」),他們倒不是為了作假,而是在那時候,只有用臨摹的方法,才能夠讓書法藝術品得到流傳。一份精摹本,也是非常難得的。中國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晉代王羲之是最早著名的書聖,沒有臨摹本,後人就沒有法子想像王羲之那時達到了何等的書法水平。

 現在拍賣的這一份《平安帖》,曾經為乾隆皇帝珍藏。有歷代權威的收藏印,乾隆皇帝就蓋了「乾隆御覽之寶」、「古希天子」等印章,還親筆寫了四十一個字的楷書釋文,又多了一重文物價值。

 中國古書畫這樣過億元(也許以後還會更創新高)的成交價,使一般人也會從價錢的觀念上領會我們的書畫藝術可以達到何等的價值,也可以促使尚在民間流轉的珍貴書畫品更受珍視,這對於珍貴藝術品的保存也起作用。收藏家的目光也會更多地注視到中國書畫藝術品上。

 不過,書畫作品的真偽鑑定,是一個十分複雜、甚至高深的問題。公開拍賣的作品,一定有專家先作鑑定,買家也有自己的慧眼來作判斷,作出一個真或偽的結論之前,那些討論是會很有趣的。

 舉一個例子。唐代的書法,流傳到現在的雖比晉代的多,也是很難得的了。唐代有著名的書法家張旭,現在存有他的墨跡《古詩四帖》。但這份墨跡的鑑定有個問題,帖上根本沒有書寫者的姓名,到底是不是張旭呢?現在說這是張旭的作品,主要是根據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鑑定。董其昌是名家,他又見過張旭另外的作品《煙條詩》和《宛谿詩》,說此帖與之筆法相同,那麼他這鑑定自然具有權威性,但是《煙條詩》和《宛谿詩》現在都見不到了,無從比較,現代人不能夠只憑董其昌的一句話就作定論,總應該再研究一下。但是從何著手去研究呢?書畫鑑賞家謝稚柳就從書家的流派著手。唐代大書法家懷素,曾去請教過顏真卿,就是為了學習張旭。那麼,顏真卿與張旭就有傳承關係,顏真卿的草書會接受張旭的筆法。顏真卿的草書墨跡有《劉中使帖》,研究《劉中使帖》與張旭《古詩四帖》,果然筆勢顯露有共同性。再進一步研究,《劉中使帖》的筆法是《古詩四帖》的發展,而不是後者由前者而來。由此,從書法發展的脈絡,《劉中使帖》可以作為《古詩四帖》乃張旭作品的又一佐證,承認董其昌的鑑定是對的。

 書畫鑑定專家張珩說,鑑定需要了解書畫的創作基本方法,還要具有歷史、美學、文學的知識。上面的故事是一個例子。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一種無聲無息的悲劇 (2011-02-09) (圖)
古今講台:王羲之一帖價值三億 (2011-02-09)
生活點滴:惱人的牙痛 (2011-02-09)
開卷有益:恥辱感文化,美與殘酷的極致 (2011-02-09) (圖)
亦有可聞:壓歲錢原本是避邪物 (2011-02-09) (圖)
歷史與空間:扼腕痛哭宋教仁 (2011-02-08) (圖)
古典瞬間:盜亦有道乎 (2011-02-08)
豆棚閒話:敢開皇帝玩笑的人 (2011-02-08)
亦有可聞:陸游筆下的秦檜淫威 (2011-02-08)
詩歌:草 原 (2011-02-08)
歷史與空間:性情東坡之元宵情結 (2011-02-02) (圖)
亦有可聞:光緒皇帝的另一面 (2011-02-02)
古今講台:關公之受敬重 (2011-02-02)
古典瞬間:從靈魂深處划出一條堅強的船(下) (2011-02-02) (圖)
豆棚閑話:「衛讀」侃談 (2011-02-02)
歷史與空間:魏源影響了誰 (2011-02-01) (圖)
豆棚閒話:段子的力量 (2011-02-01)
古典瞬間:從靈魂深處划出一條堅強的船(上) (2011-02-01) (圖)
詞話詩說:挨風科 (2011-02-01)
歷史與空間:解讀曹操高陵的考古發現及其爭論 (2011-01-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