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始,中國的詩歌創作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但三千年的詩歌創作幾乎可被唐朝289年的詩作蓋過,真是一個奇跡。
在唐詩之前、《詩經》之後的漢魏六朝,這一時期的詩非常清峻,藝術成就很高,但影響並不大,我的感覺是,這一時代的詩人過於文人自賞。唐詩的出現,詩歌的影響一下子爆發了。詩對中國人的影響,唐詩是最具代表性的,除漢魏六朝,其它時代的詩全部可以被唐詩淹沒。唐詩還影響到國外,在當代的日本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遠在田園的農家客廳裡,至今掛著以漢字書法裱成的李白與杜甫的詩,可見唐詩的影響之大和詩歌藝術的生命之久。唐詩為什麼達到如此的影響、如此的高度、如此的可讀性呢?為什麼其它時代的中國人或詩人們就創造不出那樣一個輝煌的詩歌高度呢?這是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決定的。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用現在的話說可以叫「政治文明」,在政治上唐朝有很大的寬容性和包容性,人的精神解放,個性得到張揚。中國的任何一個時代雖然都離不開「官本位」,人生的理想和目標以實現官位為走向,但唐代給人以更健康的進取渠道,世風不齷齪,社會不苟營,奮發向上,人生充滿激情,因為一個寬鬆、自由、激情的時代,誕生了許多激情奔放和瀟灑的人生,反映到詩歌作品當中,便是五彩繽紛的。而其它時代,特別是宋末、明末,則是一個政治陰暗個體鑽營的時代,一個民族高尚的氣質和精神不再了,詩便自然衰落。
宋詞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文人自賞與風花雪月的題材過多,過於重複,這樣畫幅就顯窄了。唐詩不這樣,唐詩五彩繽紛,不缺田園逸興,不缺風花雪月,更有大山大河,還有雄壯的邊塞大漠烽煙,詩人們不只是自我言志,且關注社會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有杜甫那樣的史詩,有白居易那樣的諷諫。唐詩大廈,少了哪一家、哪一人都不可以。少了李白自然不可以,少了杜甫更不可以,少了王維不可以,少了岑參不可以,少了孟浩然似乎也不行……張繼、劉長卿、王之渙、王昌齡、高適、賈島、李商隱、杜牧等,是一個群體構成了巍峨的唐詩大廈,拆一磚都有損大廈的完美。
宋詩為什麼不那麼出色了呢?中國的詩歌創作一直熱情不減,不只是唐代有那麼高那麼旺盛的創作熱情,後世對詩的創作熱情始終不減,但為什麼寫不出好詩來了呢,既沒有了那樣的個體,也沒有了那樣的群體,這並不是詩人才能的退化,而是大唐那樣的政治文化環境喪失了,一個民族沒有激情了,詩也就滅亡了。南宋理學家朱熹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以唐代詩人豪情奔放的品格是不會做這樣的詩的,宋代的詩人再也不會有「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樣的想像力和藝術誇張,也不會有「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樣的雄偉意境,文人士大夫們坐享國家俸祿,忙著空論治國安邦去了。
宋代重文輕武,按理說文人的空間更大,也該展現唐詩那樣的景觀,但宋詩並不出色,宋代文人的功名利祿太重了,正像翅膀上繫了黃金的鳥。宋代文人好議論,忙著為治國安邦進策,文人不但放棄了自由奔放的個性,連性靈都沒了,哪還會有好詩?宋詩趨向說理,不可為而為之。明代的封建專制達到了極致,自然扼殺詩人性靈。清代的「文字獄」,讓文人們噤若寒蟬,詩情喪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