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中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撤離海外人員,實屬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正義之舉,也是愛國愛民、勇於承擔的順勢之為,是中國海外軍事行動的一次重要突破,凸顯了解放軍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和擁政愛民的永恆理念,應予鼓掌喝彩。
針對利比亞國內複雜惡變的緊張局勢和中國完成撤離任務的緊急情況,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決定,正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號導彈護衛艦,立即啟程趕赴利比亞附近海域,為撤離中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此決定一經公佈,立即引起國內民眾的好評和國際社會的關注。美聯社發佈消息說,這艘軍艦執行的任務,是中國首次派軍艦參與人道主義危機中撤離平民的行動,凸顯了中國海軍遠洋行動能力的增強和政府保護海外公民決心的增加;路透社認為,在中國海軍護衛艦支援下開展的大規模撤離行動,是對中國政府的最新考驗。
空前行動意義非凡
一是和平時期海外用兵行動的新實踐。據解放軍報透露,正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接到中央軍委、海軍黨委為撤離中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的命令後,及時靠泊「千島湖」艦完成物資補給,並在第一時間完善兵力行動、政治工作、後勤裝備保障等方案預案,進一步熟悉紅海、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及利比亞附近各個港口有關航線資料和航法規定,在最短時間內做好了一切準備;在編隊指揮所指導下,針對任務特點,一邊機動,一邊做好到達利比亞海域後傷員救治和應急後送的相關準備,並按照時間節點順利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到達利比亞附近海域,擔負起對運送中國受困人員船舶實施海上安全保障的任務。觀察家認為,近些年來,儘管中國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南太平洋島國發生動亂時,曾採取過撤僑行動,但均沒有使用軍事力量,一是不迫切,二是能力不夠。這次海軍艦艇能順利參與利比亞撤僑行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僅標誌著海外軍事行動進入最新發展階段,也說明經過近三年的亞丁灣索馬里護航任務的鍛煉,解放軍戰略軍種已積累了豐富的遠航、護航經驗,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二是和平時期海外用兵觀念的新突破。據報道,中國在利比亞共有3.3萬多名同胞,其中搭乘船舶回國的多為中央、地方和民營企業參與利比亞基礎建設的施工人員。觀察家指出,解放軍派出軍艦對撤離行動進行支持和保護,不僅是中國軍隊盡責保護海外中國公民和企業的體現,也是海外用兵理念上的巨大轉變。過去,談到解放軍的使命和兵力使用,主要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統一,但這並不是全部和唯一。在新時期新階段,對於中國公民因私出國比如留學、經商、務工等,當遇到生命和財產安全危險時,國家也就有了保護海外人民利益的任務,軍隊適時以適當形式參與撤、護僑(員)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應是常規化、常態化的合法選擇。
三是和平時期海外用兵形式的新嘗試。觀察家注意到,中國國防部宣佈派出海軍艦艇為撤離中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的消息後,國防部官網、解放軍報等軍隊媒體相繼推出公開報道,連續發佈艦艇行動信息,初步滿足了國內民眾的願望。但在消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持續性上,仍有進一步提高和豐富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