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早前有日本人撰文指稱,在北京到天津的高鐵車卡上,發現洗手間的洗臉盆貼著寫有「水」和「洗手液」的塑膠紙,撕開後露出日文說明,並由此推測所謂中國國產高鐵,實際由中國生產的部分,比率可能不高。亦有民眾擔心高鐵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首先是擔心不無道理,從食品安全問題上可知一二。但食品生產又不能與科技產品,尤其有外銷市場的相比。外銷科技產品安全並不由自家說了算,還有世界的業界標準要遵從。生產的廠家少反而監管和守規矩就更容易。中國食品質量問題,主要由於市場需求大、消耗大,要監管非常大量的小供應商有一定程度困難。在市場劇烈競爭下,有人為了令成本下降捫住良心,不計後果供應劣質食品,還需要在改善制度源頭下功夫。新修改的刑法對這方面亦有兼顧,雖說只是一小步,總算是向前邁開了。
二十多年前,舊央視大樓落成前曾往參觀,招待人員強調全幢大樓連一口釘都是國產。包括筆者在內的一眾訪客步進同一部電梯,人數未超標,但門甫關上就先下沉差不多半呎,令招待人員尷尬萬分。估計當年也是丟不下全盤國產的心態所致。在全球化及市場導向的今天,所謂國產貨也不必要太執著。全球化不也是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各國擇優而為之。明知其它國家生產的部件可靠且價廉,強為了擦亮國產招牌而放在那裡不用,自行再研究生產有時候並不符合經濟與效率的原則。重要部分必定要自家研發,省卻長遠版權、改良、維修及研發成本自然必要。其它部件引入別國的成熟產品又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