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培養優良品德 抵制暴力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高敬德

高敬德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香港暴力事件頻發,可以看作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激化,但我們亦不能忽視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原因。青少年的道德和價值觀出現偏差,一再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必須深刻反思,什麼才是維持社會長治久安的動力和根源?在此,我們希望聯合一切社會力量,面向學校,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在香港全面開展豐富多采的弘揚中華文化的活動,希望以生動有趣、易於接受的方式,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人推廣傳統道德觀念,使兒童和青少年浸明潤昌、沐仁浴義,從小培養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香港社會的人文素質、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讓香港這個中西文化匯聚之地,煥發出全新的精神風貌。

 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市民一向以理性著稱,但今時今日卻一再上演暴力事件,實在令人氣憤。暴力事件不僅頻頻發生在莊嚴的立法會議事堂上,最近愈演愈烈,有人竟在公開場合襲擊特首。更荒謬的是,3月6日夜晚,大批反對預算案的遊行人士無故衝上德輔道中,嚴重阻塞交通、破壞社會秩序,最終導致警民衝突,其中更有未成年人摻雜其中。種種跡象顯示,香港人一向引以為傲的和平、理性已經變質,這必須引起全港市民高度警惕。

暴力文化升級 倫理道德喪失

 我們不能不憂慮,今天有人光天化日下襲擊特首,難保明天不會出現向老師動粗、對家長動手的孩子。年輕人和未成年人在不辨是非黑白的情況下參與示威,將和平遊行變為尋釁滋事的場合,這種暴力文化再不加以制止,將會快速擴散、蔓延,香港的社會問題只會愈加嚴重,最終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們並非杞人憂天,當法治精神受到踐踏,當傳統文化不受尊重,暴力事件只會無日無之,長此以往,香港社會勢必陷入失控的境地。

 暴力事件頻發,可以看作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激化,但我們亦不能忽視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原因。青少年的道德和價值觀出現偏差,一再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必須深刻反思,什麼才是維持社會長治久安的動力和根源?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數千年來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倫理道德一直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石,今天,年輕一代逐漸喪失傳統道德觀念,反映中華文化在香港社會嚴重缺失。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動力,是維繫中華兒女情感的精神支柱。2011年1月11日,一座總高9.5米的孔子青銅雕像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北廣場落成,象徵著以儒家精神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和認可。儘管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觀點各異,但重視道德教育卻是共同之處,儒家學說分為道德學說、政治學說和教育學說,其中道德學說佔據著主導地位。儒家文化的基本核心是「仁」。儒家把「仁」概括為人的道德最高原則,這種「仁」的基本含義就是愛人。孔子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講究要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反思今日香港頻發的社會問題和矛盾,若能借鑒先賢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和諧社會」、「大同世界」的思想,來化解香港社會的怨氣、怒氣和戾氣,在青少年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浸潤儒家文化 培育優良品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在全社會推廣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可完成,需要香港全民長時間的投入,而最重要的是必須從教育著手。古時的兒童自幼日日都要熟讀、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經典著作,從小就接受儒家文化的滋養,知道「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在人生的最初階段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優良的道德品格,學習做人處事的正確態度。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缺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整個社會猶如失去了根基,各種社會問題亦日益棘手,加上目前的教育體制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教育的重視及支持並不足夠,回歸近14年以來,香港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對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知之甚少,對自己國民身份的認同仍然十分淡薄。

 2010年,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未來要加強國民教育,尤其是2013-2014年將在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究竟如何令「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及認同卻是另外一個現實的問題。在現實而功利的社會大環境下,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育部門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認為,教育局必須將這個學科提高到與科學、通識、歷史等科目相同的地位,把中華文化作為公民教育的一個主要科目,否則,將很難得到學校、家長,甚至學生的重視。其實,要達致更佳的效果,歸根究底還是必須從改革教育制度方面入手,鼓勵和創造環境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感受實實在在的中華文化,這樣才有可能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補救工程需從根基做起

 當前,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扭曲的時刻,我們希望能迅速開展補救工作,從根基做起,為青少年重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月4日,習近平國家副主席參加港澳政協委員的分組會議時,對港澳委員提出三點期望,其中特別強調要多做青少年的工作,培養青少年愛港愛國、擁護國家。我們深知,這將是一項廣泛、長期、複雜的教育工程,站在歷史發展進程的風頭浪尖,我們亦深刻體會到,重新扶植中華文化在香港生根、發芽、壯大,已是刻不容緩。在此,我們希望聯合一切社會力量,面向學校,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在香港全面開展豐富多采的弘揚中華文化的活動,希望以生動有趣、易於接受的方式,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人推廣傳統道德觀念,使兒童和青少年浸明潤昌、沐仁浴義,從小培養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香港社會的人文素質、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讓香港這個中西文化匯聚之地,煥發出全新的精神風貌。

相關新聞
政經人語:難擋輿論齊聲怒斥 反對派終「跪低」 (2011-03-11)
廿四味:反對派犯眾怒 吳志森顛倒是非 (2011-03-11)
培養優良品德 抵制暴力文化 (2011-03-11) (圖)
香江評論綜述:否決臨時撥款損民利 不擇手段犯眾怒 (2011-03-11)
陶君行難制長毛 社民連愈走愈激 (2011-03-11)
香江透視:「十二五」東風如何吹進香港 (2011-03-11)
民筆聊生:全港專營巴士員工的加薪願望 (2011-03-11)
來論:民主黨提不信任動議是火中取栗 (2011-03-10)
廿四味:警惕香港成為「暴力之都」 (2011-03-10)
政經人語:港府檢討財案風波 未來加強「政治理性」 (2011-03-10)
加強香港青年在內地就業的社會保障 (2011-03-10)
加強培養文化產業人才 (2011-03-10)
香港不是「暴力民主」的溫床 (2011-03-10)
從積極角度探索預算案的正能量 (2011-03-10)
中國日報香港版:香港納入國家規劃水到渠成 (2011-03-10)
反對派喉舌美化暴力 (2011-03-10)
來論:社民連暴民政治荼毒兒童扭曲母性 (2011-03-09)
廿四味:吳志森「白粉論」自暴人格粗鄙 (2011-03-09)
深化粵港合作必須確立頂層目標和三大抓手 (2011-03-09)
給予港人國民待遇 促進人心回歸 (2011-03-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