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日報香港版:香港納入國家規劃水到渠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0]     我要評論

蕭 平

 香港文匯報訊《中國日報》(香港版)發表署名文章,譯載節錄如下:

 「十二五」不是第一個包含香港的五年規劃。10年前的「十五」和5年前的「十一五」都提及香港,但表述很簡單。為什麼同為香港回歸後制定的國家五年規劃,這次則豐富得多、全面得多呢?

 中聯辦主任彭清華給出兩個理由。其一,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同時利用香港的特殊優勢為國家建設服務,是中央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其二,「十二五」規劃能夠對香港作出超越以往的系統表述,是香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順應了兩地經濟融合的時代要求。

 彭主任所言不虛。

 早在半個世紀前,中央領導人就確立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對港戰略思想。鄧小平提出以「一國兩制」方式收回香港,以及中共十七大把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定位為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都是這一戰略思想的一脈相承。同樣,香港比較系統地納入「十二五」規劃,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這一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當然,從國家規劃層面落實中央對港戰略思想,需要政治、經濟、社會多方面的條件。九七回歸,政治條件具備了,但經濟和社會條件並不成熟。那時,香港雖已深度介入內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但主要是向內地單向投資。經過回歸後這十幾年,兩地經濟呈現出日益緊密的互動格局,內地企業佔到香港股市市值的57%,兩地經濟融合蔚為趨勢,香港不可能游離於國家發展大局之外孤立地謀求自身發展。作為這種政治與經濟現實的反映,香港社會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日俱增,促進兩地經濟融合成為主流民意,所以才出現了對「十二五」規劃的空前關注。

 由此,香港納入國家規劃便水到渠成了。

相關新聞
來論:民主黨提不信任動議是火中取栗 (2011-03-10)
廿四味:警惕香港成為「暴力之都」 (2011-03-10)
政經人語:港府檢討財案風波 未來加強「政治理性」 (2011-03-10)
加強香港青年在內地就業的社會保障 (2011-03-10)
加強培養文化產業人才 (2011-03-10)
香港不是「暴力民主」的溫床 (2011-03-10)
從積極角度探索預算案的正能量 (2011-03-10)
中國日報香港版:香港納入國家規劃水到渠成 (2011-03-10)
反對派喉舌美化暴力 (2011-03-10)
來論:社民連暴民政治荼毒兒童扭曲母性 (2011-03-09)
廿四味:吳志森「白粉論」自暴人格粗鄙 (2011-03-09)
深化粵港合作必須確立頂層目標和三大抓手 (2011-03-09)
給予港人國民待遇 促進人心回歸 (2011-03-09)
社民連以孩子作人盾卑鄙 (2011-03-09)
中國日報香港版:香港在內地經濟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2011-03-09)
社民連暴民政治禍害社會 以兒童作抗爭引發眾怒 (2011-03-09)
世紀風雲:崛起期中國:應重視民族集體精神世界成熟問題 (2011-03-08)
反對預算案 反對派與民為敵 (2011-03-08)
政經多面體:即時政治需要與長遠財政負擔應平衡 (2011-03-08)
田園快語:兩地加強合作 打擊零負團費 (2011-03-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