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香港社會發生政要被襲擊事件,社會齊聲譴責是本能反應,沒有幫腔之理。不過,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日前卻大字標題指遇襲受傷的曾蔭權對暴徒的譴責是「上綱上線」。一位受害人不但未獲同情和維護,對襲擊者還要砌詞護短,避重就輕,反映了反對派傳媒冷血的一面。
不論反對派是否認同曾蔭權,但曾蔭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的首長,不能因主觀立場和政見分歧而隨意否定。曾蔭權指他被襲是對特首和主要官員的侮辱,是挑戰政權的行為,確實是點出了襲擊的本質。
策劃行動的社民連,因何針對曾蔭權襲擊,正是看準曾蔭權的象徵意義,看準衝擊曾蔭權就是挑戰政權、侮辱官員的意味。曾蔭權的譴責,只是揭示了反對派的基本邏輯而已,怎會是「上綱上線」?把順理成章、符合常情的譴責,不分青紅皂白冠以「上綱上線」,還要質疑譴責刻意誇大另有所圖,背後經過精心計算,才是真正的「上綱上線」。
事實上,「上綱上線」最積極者,正是反對派和其喉舌報章。「官商勾結」、「獨裁壟斷」等無根無據的形容,常見諸於反對派政客口中和《蘋果日報》的版面之內,這樣的報章,哪有資格批評他人?再者,自社民連成立後,香港政界不得安寧,在議會內公然擲蕉擲水樽,均沒有被反對派猛烈批評,今次事件的反應,再次揭示了反對派和其喉舌報章對暴力行為的「突然軟弱」。我們難以理解反對派對暴力事件的批評竟那樣少,冷漠得近乎冷血,社民連主席陶君行更揶揄曾蔭權遇襲後提出譴責器量狹小,貽笑大方,冷血得令人咋舌。《蘋果日報》的報道和評論,不但極力淡化暴力行為,而且處處維護使用暴力的人,為他們解畫脫罪,彷彿施襲無罪,撞衝有理,無怪乎教育界頻呼「我們怎麼教好學生」了。
為保政治優勢,刻意低調處理暴力事件,轉移公眾對暴力青年的視線,進而淡化暴力行為,是反對派喉舌報章對社會為害深遠的反文明現象。它最可怕處,在於年輕人在不知不覺間耳濡目染,漸漸失去對暴力的自制能力,慢慢蠶食新生代的心靈。如果新生代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成年人甚至成為青少年行使暴力的幫兇,這樣的社會的未來,實在堪憂。
對於暴力,理應斬釘截鐵譴責,發出拒絕任何暴力行為的信息,這才是維護社會核心道德價值的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