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破局新思:譚Sir教吸立會票 籲拉議員入行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1]     我要評論

 特區政府近年施政舉步維艱,如申辦亞運撥款、堆填區擴建等多項社會政策均在議會慘遭「滑鐵盧」,最近又有臨時撥款動議因反對派突襲而遭否決,歸根究柢,皆因議會內全無穩定的支持票。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譚Sir)為當局的困境「獻計」,建議新一屆的特首應汲取經驗,考慮吸納更多立法會議員參與行政會議,既有助獲得更多實質的立法會支持票,而在制訂政策過程中,也可通過議員更好地掌握香港社會的民情、民意。

 經過多次議會「滑鐵盧」,許多政府官員不時批評政黨、議員在政策問題上只是「抽水」,並非真心為更好地落實有關的政策。譚Sir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坦言,「公務員普遍都有這種看法,『我才是為整體利益,政黨、政客只是抽水,為了攞選票』」。又以新年度預算案為例,說:「財政司司長都估不到,注資強積金會有如此大的意見,但事實上,政府的想法可能與市民的想法有差距。」

 他續說,香港的政制比較特別,政府在議會沒有票,這是事實,「有些事情做起來,要適當地與有票的人商量,不要只是政府拿了功勞,其他人卻無法展現自己爭取的成果」。

「從長計議,運用集體智慧」

 譚Sir又坦言,政府機構龐大,反應較慢,尤其政策的醞釀期太長,令市民在過程中可能已對自己最初的想法有變,令政府最終推出的政策已不符當下的民意,但政黨政團反應較快,「如果多些人去商量,從長計議,運用集體智慧,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他相信,現屆政府任期將於明年屆滿,相信在未來的日子很難再有重大的政策變化,但希望新一屆政府應汲取現屆政府的經驗和教訓,有一大的思量和考慮作改進,「其中一個值得總結,未來特首在推出重大政策前,先與立法會不同政黨政團和議員有商有量」,又建議在「接受行會的集體負責制和保密兩大原則」的大前提下,吸納更多立法會議員,包括反對派議員進入行政會議。

 行會成員張炳良對譚Sir的建議舉手贊成,形容多些議員加入行會,可以令行政立法的流程更加順暢,有利推行政策,只是擔心集體負責制會成為「最大的阻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相關新聞
核危機波及香港 日式食肆料掀倒閉潮 (圖)
憂學搶鹽造市 財爺誓保市場穩
業主瘋狂加租 打沉3000食肆 (圖)
加價難「維皮」 陰招劏員工 (圖)
最低工資多項定義待決 (圖)
港17歲青年駕大膽車險害死5友 (圖)
停牌毒漢飆車 與警追逐15公里 (圖)
8旬翁碌落電梯 「打保齡」撞跌5人
異母姊弟爭執 姐姐跌傷報警
夜歸青遭2漢毆劫iPhone
套房塌天花石屎 女租客「中頭獎」 (圖)
人質慘劇死因研訊 港首以敘事式裁決
英婦南丫島遇害 侄女伴屍5日 (圖)
準新郎無錢擺酒 自編自導刀劫案
破局新思:譚Sir教吸立會票 籲拉議員入行會
指點江山:重振公權力 落實中央囑托和要求
目標相同:論民記與港府交情 朋友以上未及兄弟
杜鵑花開 (圖)
陣容鼎盛:新民黨顧問團再添「6星」
切勿走雞:辛亥革命百周年展 曾德成推介珍品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