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溫家寶總理提出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是有的放矢,是中央對本屆特區政府的明確工作要求,其中透露著中央對特區政府提升管治水平的殷切希望,這是改善香港政治生態,使香港邁向普選後管治權仍然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力量手中的關鍵環節。廣大市民希望特區政府擺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殖民統治思維,以主人翁的態度鞏固以愛國愛港者為主體的執政聯盟,以高效率、高水平的施政來加強行政主導,重振公權力,在今明兩年香港選戰頻繁的情況下「站好最後一班崗」,不僅要避免淪為「跛腳鴨」政府,更要以真正強政勵治的形象贏得民心,為香港邁向雙普選創造良好的政治和社會氛圍。
跨入2011年,是香港政治和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從政治發展看,香港已開始邁入普選時代,特別是今明兩年的五場選舉(包括2011年區議會選舉、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立法會選舉、港區人代選舉),將為未來十年香港普選奠定基本政治格局。從經濟發展來看,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香港借國家「十二五」東風,將《綱要》對香港的支持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再創輝煌,這對香港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反對派妄圖重溫2003年舊夢
反對派對今明兩年在香港歷史上的意義十分清楚,因此,跨入2011年以來,反對派就祭出了他們的政治圖騰—「2003年」,夢想香港重蹈2003年經濟衰頹、政府陷入管治危機和反對派得勢的覆轍。眾所周知,「2003年」之所以成為反對派的政治圖騰,說明反對派的得勢,是以政府、社會和廣大市民遭遇困境為代價的。
例如,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中,反對派打出「踢走保皇黨」口號,令選民誤以為經濟不景、民生艱困都是「保皇黨」間接造成。在此情況下,作為反對派中的最大政黨民主黨派出120人參選,95人當選,當選率為79%。民建聯共派出206人參選,但只得62人當選,當選率僅30%,這對民建聯來說是一個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折,此役導致黨主席曾鈺成引咎辭職。目前反對派中的第二大政黨公民黨,其核心也是靠在2003年反「二十三條立法」起家,成為政治暴發戶。從2003年起,反對派食髓知味,往往利用市民對經濟不景和政府施政失誤的不滿,製造矛盾,分化社會,致使民粹主義氾濫,無政府主義抬頭,政府動輒得咎,反對派則渾水摸魚、呼風喚雨、亂中漁利,香港政治生態不時惡化,經濟發展也受到嚴重阻礙。跨入2011年以來,特別是中東「茉莉花革命」爆發之後,反對派一心以為鴻鵠將至,對「2003年」的政治圖騰頂禮膜拜,正說明反對派欲重演2003年政治形勢,以便在今明兩年為全面搶奪香港管治權奠定基礎。
政府管治表現直接影響選情
香港之所以產生政府管治表現直接影響區議會、立法會選情的政治生態,是由於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格局下,建制派按照中央政府要求,以愛國愛港為己任,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中流砥柱;而反對派則是「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派別;至於反對派激進一翼更是以博取對社會極端不滿的不到一成人掌聲謀求一席之地。因此,若特區政府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推動民主方面政績越好,民望越高,建制派民意支持率就會相應「水漲船高」,選情向好;而「為反對而反對」陣營倒行逆施自然大失民心,「冇啖好食」,選情看淡;相反,若特區政府施政閉門造車,脫離民意,經濟成長成果不為大眾分享,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令市民「前途光明—看不見,道路曲折—走不完」,民怨沸騰,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的建制派自然被拖累,成為市民不滿的發洩對象,選情插水;而「為反對而反對」、專門狙擊政府的政治派別當然大撈稻草,將對政府的民怨收割為自己的民望,選情看漲,明顯的「此消彼長」。基於此,特區政府實質上與建制派結成命運共同體,必須對「榮辱與共」效應有清醒認識,加強提高管治水平的自覺性。
政府改善管治有利愛國者治港
最近,預算案修訂前後引發的軒然大波給政府上了寶貴一課。首先特區政府必須擺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殖民統治思維,以主人翁的態度提升管治水平。特區政府應全面和嚴格落實基本法,從管治架構和管治行為兩方面來提高管治水平,將行政主導落到實處,為經濟民生做出實效;要分清民意和民粹,施政舉措應扎實做好諮詢,貼近民意,吸納社會共識,避免反對派有機可乘。實際上,預算案聽取民意修訂後,反對派發起把預算案與「紫荊花革命」掛鉤的亂港圖謀已經基本破產。若政府在預算案諮詢期真正了解和掌握各階層、各政黨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將其納入預算案,根本不會搞出個「大頭佛」!
第二,誰是特區政府管治的政敵?誰是特區政府施政的朋友?這個問題是管治的首要問題!特區政府過去改善管治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依靠真正的朋友,以孤立真正的政敵。民主黨、公民黨在預算案諮詢時明確提出不要「派糖」,希望多投資未來,做長遠措施,例如公民黨建議設500億元全民退休保障種子基金,通脹債券則是民主黨最先提出。但特區政府採納他們的建議後,預算案出台卻群情洶湧,民主黨、公民黨立刻「變臉」倒打一耙,發起反預算案遊行,並落井下石要求「雙曾」落台。特區政府今次被反對派「跣」,說明提升管治水平、分清敵友十分重要。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後,本屆特區政府再沒有必須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重要議案,完全可以依靠建制派推行施政和提高管治水平。
第三,既然政府管治表現令建制派與反對派的選情此消彼長,當中重要一條是維護香港法治優良傳統和核心價值,重振公權力,對反對派違反「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衝擊社會秩序的暴戾行徑決不能心慈手軟,該刑事檢控的就檢控,該民事索賠的就索賠,如此方能令社會正氣上升,邪氣下降。若港府自廢法治武功,甘當「冇牙老虎」,只會大長反對派威風,大滅建制派志氣,等於為前者助選,為後者「倒米」!
香港問題的本質是爭奪管治權的問題,而爭奪管治權是通過選舉政治實現的。今明兩年的五場選舉,適逢本屆特區政府剩下最後不足一年半的任期,期間特區政府提升管治水平,這是改善香港政治生態,使香港邁向普選後管治權仍然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力量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特區政府「站好最後一班崗」責無旁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