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反對派在預算案一役遭到滑鐵盧。中文大學最新的民調顯示,民建聯已取代民主黨,進佔最受市民支持的政黨首位,有學者認為,這與政府公布派錢後民主黨仍高調反對有關。而日前另一個民調也發現,反對派議員的民望幾乎全部下跌,以民主黨議員跌得最急。說明反對派借預算案發動的反政府行動得不到市民支持,為了止蝕,反對派近日已將抗爭重點由反預算案改為爭取「全民退休保障」。
早前因為遊行人數每次只是小貓三四隻,反對派決定暫停每周一次的示威遊行,但堅持在4月10日總動員發動遊行,並以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作為爭取重點。反對派這是孤注一擲,以「全民退休保障」作為抗爭的重點,是為了減輕遊行的政治色彩,主打民生牌,吸引不同政治立場的市民出來遊行。然而,反對派的如意算盤卻不易打響。
「全民退休保障」並非本港新鮮事物,早於1974年原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已經提出過類似建議,在強積金設立前社會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但仍然難以達成共識,說明「全民退休保障」是一項相當具爭議性的政策,尋求共識不易。贊成者認為本港不少貧困長者生活困難,而強積金又成效不彰,「全民退休保障」可以為長者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補充現時綜援制度的不足。
但反對者卻指出,「全民退休保障」的來源主要來自市民供款,等如是由青年為老年人供款,讓老年人可以即時享受退休保障,相反青年要供款幾十年後才可享用福利,對於收入有限的青年人並不公平,而在強積金外再要市民額外供款,也不容易得到廣大市民支持。從外國實施的經驗可以看出,「全民退休保障」的供款初時或可收支平衡,但隨著老年人口愈來愈多,供款將不敷應求,最終要由政府注資。美國、愛爾蘭、阿根廷、希臘等國家的退休保障制度已跡近破產。本港到了2039年65歲的人口將由現時的13%升至28%,屆時青年將難以應付龐大的保障金開支,政府將要為保障金「包底」,恐怕會重蹈這些國家的覆轍。
「全民退休保障」原意是好的,但要落實必須經過深入的討論,現在反對派高調要以此作反政府主題,但至今連一個似樣的建議及實行辦法也提不出來,只是一味叫口號,搞示威,將複雜的社會政策簡單化,總之政府不設立就是不恤民困,其他議員提供不同看法就是無良。就連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日前也在《文匯報》撰文反對「全民退休保障」,認為「養老金並非一個長遠解決長者退休生活的理想方案」,說這是「為下一代鋪下往地獄的路」。反對派究竟有否作過研究?
答案顯然是沒有,因為「全民退休保障」是在反預算案受挫後反對派急需轉移視線而找出來的「稻草人」,倉促上陣能有什麼建議?於是反對派故意將政策含糊其辭,只提訴求不提建議,不問成本、不計代價,一味操弄民粹,煽動市民上街,連基本的從政操守都不顧,為了政治目的,不負責任的拋出各種社會議題吸引傳媒視線,具體建議卻付之闕如。這種伎倆根本不可能得到市民支持,就是認同「全民退休保障」的市民也不希望成為政治棋子。4月10日的遊行注定失敗收場,怪只怪反對派一錯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