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912年蔡元培任職教育總長時的照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侯勵英

 蔡元培生於1868年1月11日,浙江紹興人,號孑民,字鶴卿、仲申等。1892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任編修。「百年維新」的失敗使32歲的蔡元培對清朝政府失去信心,故辭去翰林院編修的職務,並決定回鄉。後出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一職,埋下他日後以「教育」來振興國家及實現理想的伏線。綜觀蔡元培一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工作,曾出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務,不愧是近代中國教育史上傑出的人物。他不但為中國的新教育奠定基礎,更為知識分子樹立良好的風範。除參與溫和的教育事業外,年輕時的蔡元培亦曾以輿論和行動參與激進的清末革命活動,為日後的辛亥革命事業起先導作用。

辛亥革命前:組織革命團體

 1902年,他曾與蔣觀雲、黃宗仰等人興辦「愛國女學校」、「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等,提倡新式教育之餘,也講求軍事暗殺的訓練。蔡元培曾在〈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中提到:「本校初辦時,在滿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質……革命精神所在,無論其為男為女,均應提倡,而以教育為根本。」可見蔡氏為了團結群眾、宣揚革命,並增強國家觀念而成立這些講求教學與革命兼備的團體。

 1903年,蔡元培開始為《蘇報》撰寫論說,表現排滿的革命思想。當清政府封《蘇報》館,拘捕章太炎、鄒容等人時,幸蔡元培於事前已赴青島,故未受牽連。他於青島期間又參加上海志士的活動,參與創辦《俄事警聞》,以喚起國民對俄國佔領東北的注意。一年後,蔡氏把《俄事警聞》改名為《警鐘日報》,以「抵禦外侮、恢復國權」為目的,不僅研究對付俄人之策,還關注對付日人之法。

 於1904年,他在上海與陶成章等成立光復會,並出任會長一職。當時制訂入黨誓詞為:「黃河溯源浙江潮,衛我中華漢族豪,莫使滿族片甲中,軒轅神冑是天驕」,表達了還我漢人江山的意願。蔡氏積極聯合江浙地區各革命人士,秘密組織一些革命活動,表現甚為活躍。蔡氏曾回憶說當時光復會對會員資格有嚴厲的限制。新會員入會時,必須滴血宣誓簽紙作實,必要時更要學習製造炸藥。一言以蔽之,蔡元培成立光復會的宗旨就是以暴力和暗殺的方法以達到革命的目的。1905年8月,以孫中山為總理的同盟會正式於東京成立。蔡氏認為「欲革命,須有組織,否則力不集,事不成」,加上認同孫氏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故毅然加入同盟會,更被推為同盟會上海支部會長。可惜上海革命形勢並不理想,會員之間又存在分歧,使蔡氏有感「所圖皆不成,意頗倦」,激發了他於1907年跟隨駐德公使孫寶琦赴德,以完成其留學的心願。

辛亥革命後:專注教育工作

 1911年辛亥革命後,蔡元培從德國回國。當時章太炎等對於孫中山所領導的臨時政府略有微言,但蔡氏不因與章太炎的私有交情而受影響。反之更肯定孫中山的革命目標,支持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理念,可見蔡氏處處以大局為重。1912年1月,蔡氏被委任為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教育總長,迅即成立教育部。並抱著孫中山「唯才能是稱,不問其黨與省也」的想法,廣泛招攬各派各黨之真才實學的人士。並且,推行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如以民主共和的精神來訂制的《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十四條,提出大規模改革教科書內容,規定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小學一律廢止讀經。當中亦主張廢止傳統以科舉為出身的獎勵辦法、小學重手工科、高小學重體育科、中學為普通教育中學,並和初級師範學校均改為四年制等,對推動近代中國新式學制起了先驅的作用。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未幾因欲利用袁氏的權力以迫使清帝退位,故孫氏迫於形勢而讓位於袁氏。當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後,亦邀蔡元培繼續出任教育總長一職。本來蔡元培力辭不就,但因孫中山和唐紹儀的力勸,終於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可惜上任半年左右,蔡元培始終不滿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深感「理想與事實,積不相容。受事以來,旅進旅退,毫不能有所裨益」,因而辭職,偕妻再次赴德求學去了。

 1913年3月,宋教仁案發生,孫中山欲舉兵討袁。蔡元培因孫中山之命而回國,眼見南北對峙,政局混亂,故主張南北調和,並不贊成以流血的手段來解決衝突。他曾力勸袁世凱退位,又聯合汪精衛等透過張謇來進行調停的工作,但袁氏堅決不退。基於調解失敗,蔡元培轉而支持孫中山所領導的反袁「二次革命」。並於7月22日後,先後發表了〈敬告全國同胞〉、〈敬告各省議會〉、〈論非常議會〉、〈袁氏不能辭激成戰禍之咎〉等文章,討伐袁世凱的罪狀。可是,這回「二次革命」沒有得到勝利,袁世凱趁機奪回國民黨議員的資格,修改總統選舉法,把國會解散,進一步強化個人的統治。在這個情況下,蔡元培於1913年9月攜眷前赴法國求學。

 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繼任總統。因反袁而逃亡海外的孫中山、黃興等以及赴法的蔡元培也紛紛回國。當時浙江國會議員陳黻宸和北京大學教授馬敘倫等向教育總長范源濂推薦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職務,以改頹風。然而不少老同盟會員如馬君武力阻蔡氏,原因是北大已十分腐敗,如果整頓不了的話,反而會破壞自己的名聲。相反,孫中山卻十分支持蔡元培應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並在被帝王官僚籠罩下的北京裡,傳播革命的思想和領導全國性的教育。蔡元培得到孫中山的鼓勵後,接受黎元洪的聘任,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於1917年1月正式執行職務。蔡氏堅守著「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原則,用人不論出身年紀,一律以才學為根據,如當時聘任陳獨秀、梁漱溟、辜鴻銘等,使北京大學成為一所講求學術研究、思想自由的高等學府。並糾正學生以入大學為升官發財階梯的錯誤觀念,開展高等教育的新氣象,也使北京大學成為孕育新文化運動的基地。

 由此可見,蔡元培一生追求進步,不恪守傳統的制度,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令人欽佩的是,他願意拋棄功名利祿,以不惑之年遠赴外洋求學。而且,他終身不忘救國,觀乎其早期投身於激進的革命事業之中,志在爭取民主與自由,求全國的統一,無疑是近代中國革命運動的先驅者,也是辛亥革命的奠基者。後期又盡獻心力於溫和的文教事功上,積極開發民智,孕育了近代新式學制的發展。他確是不可多得的著名教育家,且表現出身兼革命家與教育家的一代風範。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來鴻:春雪春風伴春歌 (2011-04-06) (圖)
來鴻:清明杜鵑紅爛漫 (2011-04-06) (圖)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2011-04-06)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三乘大樂林對香港的啟示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02)
歷史與空間:蛙聲陣陣報福慶 (2011-03-30) (圖)
古今講台:蟻多大?人多高? (2011-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