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鈴 蘭

 胸針作為一種常見的飾品,深受女性朋友喜愛。一枚色彩、造型與服飾相稱的胸針,可以為佩戴者增色生輝。然而,近日讀美國前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的新作《讀我的胸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邱儀譯,2011年4月)卻發現,作者在從事外交活動的過程中,因為佩戴的胸針引起諸多人的關注與猜測。特別是她在一次談判過程中,批評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引起伊拉克新聞界的不滿,並針對她佩戴的蛇形胸針大做文章。有人甚至寫詩稱奧爾布賴特是「一條絕無僅有的蛇」。自此,她開始巧妙地利用胸針傳遞一些信息,給小小的胸針賦予了新的內涵。

 奧爾布賴特的胸針花樣繁多,從外觀來看,有天使、星星、氣球、美國國旗、飛船與各種各樣的鳥兒、蜜蜂、甲蟲、蝴蝶、魚、青蛙、烏龜和蛇,各式花卉、心形、彩虹以及特殊事件的紀念品等。在材質方面,大多採用鍍金、銀、寶石、水晶或鑽石。這些獨具匠心的胸針,大多出自無名設計者之手,價錢並不昂貴。

 在日常外交事務中,有時無言勝過滔滔雄辯,兩國首腦相互贈送的禮物就發揮了默默傳遞某種信息的作用。據說挪威國王歐拉夫在向瑞典女王西格麗德求婚時,贈送了一枚漂亮的金戒指。女王欣然收下,馬上送到自己的金匠那裡鑒定,結果發現戒指只是外面包了層金,裡面全是銅,女王隨之將戒指退回。由此可見,「外交,跟愛情一樣,吝嗇鬼是很少能吃得開的。」作為外交官,奧爾布賴特自然熟知其中的奧妙,所以,需要向他國炫耀美國的財富時,她會選擇佩戴價格昂貴的胸針,或向對方贈送貴重的禮物。

 奧爾布賴特還喜歡用胸針表達自己的心情。譬如感覺好時,她會佩戴瓢蟲或熱氣球胸針,表示可愛或高飛的願望;感覺不好時,會佩戴大黃蜂胸針;對談判成功抱有希望時,會佩戴代表寧靜的天鵝或智慧的貓頭鷹。而每當要表達措辭強烈的觀點時,她會選擇佩戴蜜蜂胸針。默罕默契默德·阿里常誇口說自己:「飛翔起來像蝴蝶,叮咬起來像蜜蜂」,而奧爾布賴特傳達的寓意是「美國會盡力和平解決每場糾紛,但如果被逼無奈,我們有決心也有辦法進行反擊。」

 古代的胸針功能性第一,因為狩獵者在四處奔跑、追逐獵物時,會用荊棘或鋒利的石頭把衣服別住,以防掉下來。今天的胸針則以裝飾性為主。裝飾性講究搭配,奧爾布賴特有時也會為此感到棘手。她宣誓就任國務卿那天,因為胸針沒有扣好,差點讓她當眾出醜。那是一隻雙翼展開的金鷹胸針,之前她在一家珠寶店看到時,曾對店長說,如果她被任命為國務卿,就買下它。當她如願以償後,她買下那枚胸針並選定在宣誓就職那天首次佩戴。結果宣誓進行到一半,她無意中發現那枚胸針歪向了一邊,忙亂中,那隻美麗的胸針最終歪到只剩下側面,不僅沒表達出任何象徵意義,反而讓她煩惱不已。

 以愛國為主題的胸針也是奧爾布賴特的偏愛,她在很多場合會選擇佩戴這樣的胸針。譬如在與金正日會面時,她就佩戴了一枚大大的美國國旗胸針。一方面,向一直佩戴印有金日成畫像像章的朝鮮人靠攏;另一方面,希望以此改變他們對美國人的「邪惡」印象。

 通過胸針,奧爾布賴特還向大眾傳遞了許多關於她自身的東西——她的幽默、仁愛以及優雅的鑒賞能力。普普通通的胸針,因隨她親歷了各種事件,變得意蘊豐富起來。

 【《讀我的胸針》,瑪德琳.奧爾布賴特著,邱儀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定價:48.00元】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來鴻:春雪春風伴春歌 (2011-04-06) (圖)
來鴻:清明杜鵑紅爛漫 (2011-04-06) (圖)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2011-04-06)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三乘大樂林對香港的啟示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02)
歷史與空間:蛙聲陣陣報福慶 (2011-03-30) (圖)
古今講台:蟻多大?人多高? (2011-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