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9]     我要評論

文:青 絲

 黃庭堅在寫給外甥的信裡有一段關於人生規劃的妙論:「尺璧之陰,以三分之一治公事,一以讀書,一以為棋酒,則公私皆辦。」他覺得人生的光陰有限,應當把時間分為三份,其一用於事業,另一用於讀書,剩下的時間則用來下棋喝酒,書齋生活與樹功立業、享受娛樂並存,如此方為豐富而雅致的人生。

 放在過去,這樣的論調多被視為頹廢的人生觀,是與正統觀念不相容的,因為古人勸人讀書,唯恐人不勤,常以讀書的好處進行精神誘惑,如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把棋酒享樂與讀書、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一種不求上進的人生態度。而態度不正確,讀書就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學問自然也不會有長進。當然,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休閒的價值,體會到了經過適當的調節與放鬆,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讀書或工作的動力更大。黃庭堅提倡的實際上也就是這樣的一種理念,讀書與工作、下棋、喝酒、享樂一樣,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寬嚴並濟、勞逸互補的讀書法,比死啃書本而不知變通的效果要好得多。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談到讀書方法時,也有相似的觀點:「心不可二用。一心在得,一心失,一心在文字,是三用矣。終日占畢沉吟,精神恍惚,寧有佳思?學者可以自考矣。」認為讀書應當心意專注一致,不要一方面想著讀書可以得到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想著自己的所失,如此讀書就是一心三用。如果總是這樣魂不守舍地誦讀吟詠,卻不能理解書中的義理,只會搞得心緒恍惚,失神落魄,人又怎會有好的文思和佳構呢?所有的讀書人都可以自行對照。

 王陽明雖然沒有如黃庭堅一樣,明確提出讀書應與休閒娛樂並行,但他也反對讀死書,如此再勤奮,也只會成為一個無法學以致用的「兩腳書櫥」。明代理學家薛瑄也說:「讀書體貼到自己身上,方有味。不然,雖讀盡古今天下之書,無益也。讀前句如無後句,讀此書如無他書,心乃有入。口唸書而心他馳,難乎有得矣。」

 薛瑄認為,讀書要充分理解,能夠活學活用,應用到自己身上,才算是有收穫。如若不然,即使把古今天下的書都全部讀完了,也沒有什麼益處。如果讀前面一句卻忘記了後面的內容,讀這本書又把別的書給忘了,這都是心難專注的緣故。如果讀書的時候心往別處想,肯定是無法領會書中內容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放下手中的書本,去做別的事情。

 前人勸讀,常以漢儒董仲舒讀書三年不窺園,北宋的陳彭年篝燈密室夜讀的故事來激勵他人。實際上,讀書與休閒娛樂並不矛盾,懂得合理的調節,張弛有度,使身心獲得最大的平衡,有時候反而功必倍之。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來鴻:春雪春風伴春歌 (2011-04-06) (圖)
來鴻:清明杜鵑紅爛漫 (2011-04-06) (圖)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2011-04-06)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三乘大樂林對香港的啟示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02)
歷史與空間:蛙聲陣陣報福慶 (2011-03-30) (圖)
古今講台:蟻多大?人多高? (2011-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